[发明专利]一种北方耐高温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39725.5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78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琪;于瑞海;张景晓;张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54 | 分类号: | A01K61/54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孙洪叶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北方 耐高温 牡蛎 品系 培育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北方耐高温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首先进行长牡蛎和岩牡蛎亲贝亲本采集,和亲本的同步促熟培育,当长牡蛎和岩牡蛎亲贝性腺同步发育成熟以后,通过解剖、镜检区分雌雄贝,获取长牡蛎成熟卵子和岩牡蛎精子,进行杂交受精,得到两个亲本的杂交子代,获得了杂交组以后,进行子代培育,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方法,确认杂交子一代是长牡蛎和岩牡蛎杂交子一代,再利用截头选择法进行杂交子代自繁通过若干代连续选育,即得到一种耐高温的长牡蛎新品系。本发明得到的长牡蛎新品系具有耐高温、成活率高、生长快速以及出肉率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牡蛎育种技术及方法,具体是涉及利用高温进行杂交育种得到一种适于北方生长的、耐高温的长牡蛎新品系。
背景技术
长牡蛎(
目前随着互联网和冷链物流的发展,长牡蛎是水产品中最合适冬季生吃和活体运输的水产品,再加上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市场供不应求,价格飞涨,养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然而,长牡蛎自从人工育苗以来,缺乏系统有效的育种工作,育苗所用亲本都是来源从未经过遗传改良的野生型群体。特别是大部分育苗场繁殖亲体的遗传背景和质量都未加选择,采用的雄性亲本极少,往往导致遗传多样性降低,种质退化,表现出养殖的长牡蛎出肉率低、形态不规则、不耐高温、死亡率提高等问题,特别近年来北方长牡蛎的大量死亡已严重影响了长牡蛎的养殖积极性和产业的发展。长牡蛎死亡主要发生在每年夏季高温期的8-9月份,死亡率在30-80%,特别在9月份中旬温度急剧变化时死亡率最高。
而岩牡蛎(
为了解决北方近年来长牡蛎夏季高温期的死亡问题,利用长牡蛎和岩牡蛎都属于巨蛎属,长牡蛎耐低温、不耐高温,而岩牡蛎耐高温、不耐低温的生物学特点,但二者繁殖是在春、夏二个不同季节,如何解决二者的发育同步性是其技术瓶颈,通过杂交培育一种耐高温长牡蛎品系克服目前北方长牡蛎死亡问题,保证牡蛎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其技术难题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不同耐温品种之间杂交进行耐高温长牡蛎培育的方法,得到的长牡蛎新品系耐高温、且出肉率高,用以解决目前北方长牡蛎品质不佳、且死亡率较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北方耐高温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亲本采集:采集经分子标记确定北方长牡蛎和日本岩牡蛎作为纯种亲本;根据岩牡蛎生物学特点,挑选壳高在10-15cm的2-3龄岩牡蛎做亲贝,挑选壳高在8-12cm的1-2龄的长牡蛎为亲贝;
b、同步促熟培育:在室内培育池进行升温促熟培育,为使岩牡蛎和长牡蛎性腺发育同步,岩牡蛎要比长牡蛎提前30-45天入池培育,入池水温应在岩牡蛎性腺发育的生物学最低温度15℃以上,亲贝稳定生长2-3天后,每天升温1℃,且保持在26-28℃温度下培育亲贝成熟待产,当15℃以上的有效积温达到350-400℃时,即可准备产卵、排精;长牡蛎根据岩牡蛎升温促熟性腺发育情况后,适时入池进行促熟培育,升温至22-23℃时恒温培育待产,通过控制不同温度培育实现岩牡蛎和长牡蛎的同步发育成熟产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97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