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考虑发电机最大进相能力的多机进相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38833.0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20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宽;赵斌超;李玉敦;王宏;杨超;张婉婕;张国辉;王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申雨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考虑 发电机 最大 能力 多机进相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发电机最大进相能力的多机进相方法,取网络内某一母线节点作为观察节点,观察已选节点母线电压下降量;根据不同发电机吸收相同无功功率,对应观察节点母线电压下降量,求得不同发电机进相影响因子;根据发电机进相影响因子的大小排序,并根据此排序分配进相需吸收的无功功率,本发明的特点是考虑发电机最大进相能力的情况下,通过多台发电机组配合,以尽快降低电网运行电压。该方法与传统通过随机单台或多台发电机深度进相相比,最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提高降压速率,在保证发电机最大进相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维持了系统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发电机最大进相能力的多机进相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电力负荷消耗区和资源矿产蕴藏区极不平衡,且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主题的提出,特高压交流输电得到广泛发展,同时发电厂装机容量不断提高,输电线路相间及相对地电容也随着变大,这就造成了系统容性无功功率不断增大。除了传统交流输电需要大量的无功补偿装置以弥补高峰负荷时系统无功不足外,随着高压直流输电、柔性交流输电等电力电子输电方式的发展,在整流站附近等亦需要投入大容量无功补偿装置以满足电力电子设备的无功消耗。系统中装设的无功补偿装置多为电容器,不具备灵活的投切功能,在夜间、假期等系统负荷低谷时,若无功补偿装置未能及时退出,会造成系统中无功功率过剩,引起电网运行电压偏高,接近甚至高于运行电压上限,这就造成了系统电能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系统中运行电压过高会缩短输电线路、变压器等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且电力设备长时间承受过电压亦可能会对其绝缘造成不可逆损坏。鉴于以上原因,目前电网中多采用装设调相机、高压输电线路并联高抗设备、通过发电机进相运行来降低系统中无功,以达到降低运行电压的目的。
与装设调相机、高压输电线路并联高抗设备相比,通过发电机进相运行来降低系统运行电压具有调节平滑、不需要二次投资的优点,通过欠励运行来实现发电机的进相模式,即可在发出有功的同时吸收系统中多余的无功,以达到降低运行电压的目的。且发电机同时具有迟相和进相两种运行方式,故通过发电机进相模式降低系统运行电压具有较高的经济性、灵活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发电机最大进相能力的多机进相方法,该方法考虑发电机最大进相能力的情况下,通过多台发电机组配合,以尽快降低电网运行电压。该方法与传统通过随机单台或多台发电机深度进相相比,最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提高降压速率,在保证发电机最大进相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维持了系统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考虑发电机最大进相能力的多机进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网络内某一母线节点作为观察节点,观察已选节点母线电压下降量;
(2)根据不同发电机吸收相同无功功率,对应观察节点母线电压下降量,求得不同发电机进相影响因子;
(3)根据发电机进相影响因子的大小排序,并根据此排序分配进相需吸收的无功功率。
所述步骤(1)中,当某一区域网络内有多台发电机运行时,各发电机分别进相运行,在吸收单位无功功率时,取网络内某一母线节点作为观察节点。
所述步骤(1)中,考虑发电机定子边段铁芯和金属结构件的温度、系统电压、功角稳定和系统静态稳定极限等因素的影响,确定发电机的额定功率运行时最大进相能力。
所述步骤(2)中,发电机进相影响因子为在发电机吸收单位无功功率时,观察节点母线电压的下降量大小。
所述步骤(2)中,发电机进相影响因子的值为观察节点母线电压下降量与发电机进相运行时吸收无功功率的比值。
所述步骤(3)中,对观察节点母线电压敏感的发电机在保证最大进相能力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吸收无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88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