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电水利工程消能区防护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037688.4 | 申请日: | 2017-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8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 发明(设计)人: | 林健勇;李准;邓毅国;高永辉;王佳林;黄海峰;林易澍;张永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3/04 | 分类号: | E02B3/04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1 | 代理人: | 李凤 |
| 地址: | 1000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电 水利工程 消能区 防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电水利工程中的消能区防护结构,尤其适用于消能区河谷较为狭窄的消能区防护。
背景技术
在水电水利工程中消能区防护中,由于消能建筑物出口处还有部分水流能量没有完全消散,为防止消能区水流的回流掏刷,需对消能建筑物出口上、下游附近消能区两岸一定长度范围内的岸坡进行防护,防护的范围及工程量往往较大,施工工期较长、岸坡施工也存在一定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型式简单,能够节省防护工程量,节省施工工期,“以拦代防”的水电水利工程消能区防护结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电水利工程消能区防护结构,在河床中靠河岸布置泄洪消能建筑物的纵向导墙;与纵向导墙封闭连接的横河向挡墙;横河向挡墙上沿高程方向设置有多层排水孔;封闭段内岸坡按无水或静水区防护标准进行防护。
所述横河向挡墙位于消能建筑物纵向导墙出口处。
所述横河向挡墙顶高程高于工程洪水标准对应的下游最高洪水位。
所述消能区为河谷狭窄的消能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以拦代防”防护的理念,由常规的被动防护变为主动防护,将消能区水流与近坝岸坡完全隔开,使得下泄水流不能回流冲刷近坝岸坡或下游坝踵,从而减少了近坝岸坡的防护工程量,也节省了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消能区防护结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横河向挡墙剖面示意图。
图中:
1——纵向导墙;
2——横河向挡墙;
3——排水孔;
4——封闭段内岸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水电水利工程消能区防护结构,在河床中靠河岸布置泄洪消能建筑物的纵向导墙1;与纵向导墙封闭连接的横河向挡墙2;横河向挡墙2上沿高程方向设置有多层排水孔3;封闭段内岸坡4按无水或静水区防护标准进行防护。
所述横河向挡墙2位于消能建筑物纵向导墙1出口处。
所述横河向挡墙2顶高程高于工程洪水标准对应的下游最高洪水位。
所述消能区为河谷狭窄的消能区。
本发明采用“以拦代防”防护的理念,由被动防护变为主动防护,在消能建筑物纵向导墙出口处采用横河向挡墙与岸坡封闭连接,将消能区水流与近坝岸坡完全隔开,使得下泄水流不能回流冲刷近坝岸坡或下游坝踵,从而减少了近坝岸坡的防护工程量,简化了施工,降低了施工难度,也节省了施工工期。此种消能区防护结构,对消能区河谷较为狭窄的消能区防护,节省工程量尤为显著。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某大型水电站工程,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06m,坝顶轴线长232m。大坝校核洪水标准对应下游最高水位为1428.00m,正常运行时下游最高水位为电站机组满发下游水位1410.30m。采用坝身泄洪的布置方式,泄洪建筑物由5个溢流表孔、1个泄洪底孔组成。溢流表孔布置于河床中部略偏右岸,采用宽尾墩加戽式消力池消能方式;泄洪底孔布置于左岸,采用挑流消能方式。
泄洪消能建筑物溢流前缘布置宽度约100m,由于下游消能区河谷狭窄,泄洪消能建筑物基本覆盖了下游河道宽度的80%。相关试验研究表明,各运行工况时消力池出口处附近一定范围内下游河道水流最大流速为8~10m/s,需对该范围的消能区岸坡进行防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76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沥青搅拌站粉尘、沥青烟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水利挡土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