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安卓平台的移动应用安全防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37439.5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68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姜海涛;徐建;周超;黄伟;衷宜;王梓莹;郭静;朱道华;王黎明;王小波;陈锦铭;郭雅娟;李岩;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21/51 | 分类号: | G06F21/51;G06F21/5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平台 移动 应用 安全 防护 方法 | ||
1.一种面向安卓平台的移动应用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构造Android方法调用API与其访问权限之间的映射关系,并识别出不同Android平台所有的安全关键的API;
(2)识别出Android应用的所有安全关键的API;
(3)拦截步骤(2)中识别出来的安全关键的API的调用,注入防护策略,产生新的可部署APK安装文件,实现面向安卓平台的移动应用安全防护;
所述步骤(2)中,识别出Android应用的所有安全关键的API,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a)对于任意给定的不可信Android应用的APK安装文件进行解包;
(2b)获取其支持的Android平台版本信息;
(2c)根据Android平台版本信息确定安全关键的API的候选列表;
(2d)将APK安装文件出现的所有的Android方法调用API与步骤2(c)中得到的安全关键的API候选列表进行匹配,从而获得最终的安全关键的API候选列表,并记录每个Android方法调用API的签名;
所述步骤(3)中,拦截步骤(2)中识别出来的安全关键的API的调用,注入防护策略,产生新的可部署APK安装文件,实现面向安卓平台的移动应用安全防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a)将步骤(2d)中得到的安全关键的API候选列表中涉及的Android方法调用API作为目标方法,根据目标方法的完整签名确定该Android方法调用API所在的包和类;
(3b)确定目标方法的类型,根据目标方法的类型产生对应的stub方法或者wedge方法,并在stub方法或者wedge方法中注入防护策略;
(4c)将新增的stub方法或wedge方法按照原目标方法的层次结构进行组织,放置于对应的以stub或者wedge作为顶层命名空间的包中,以避免与原目标方法混淆;
(3d)修改对于原目标方法的调用指令,将对原目标方法的调用切换到对新增的stub方法或wedge方法的调用;
(3e)重新打包产生可部署的新的APK安装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安卓平台的移动应用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构造Android方法调用API与其访问权限之间的映射关系,并识别出不同Android平台所有的安全关键的API,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a)将Android平台的资源访问权限进行等级区分,且使得每种权限仅属于1个等级;
(1b)针对不同的Android平台构造测试用例,获取每一个Android方法调用API所需的访问权限,构建出API与权限的映射关系表;
(1c)遍历映射关系表,对需要多个访问权限的Android方法调用API,取其最高等级权限作为该Android方法调用API的权限等级,根据Android方法调用API的权限等级评定它是否作为安全关键的API,完成识别出不同Android平台所有的安全关键的API。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向安卓平台的移动应用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a)更具体为:将Android平台的资源访问权限分为三个由低到高的等级:一般N、危险D和系统S,且使得每种权限仅属于1个等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面向安卓平台的移动应用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c)中的根据Android方法调用API的权限等级评定它是否作为安全关键的API,具体为:当判定Android方法调用API的权限等级为危险或系统时,则该Android方法调用API被视为安全关键的API。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安卓平台的移动应用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d)具体为:修改dalvik字节码对于原目标方法的调用指令,将对原目标方法的调用切换到对新增的stub方法或wedge方法的调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743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