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琵琶内置差动式调弦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37271.8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0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小军 |
主分类号: | G10D3/14 | 分类号: | G10D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苏省泰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琵琶 内置 差动 式调弦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乐器的调弦机构,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弹拨类乐器的调弦机构,特别是一种琵琶内置差动式调弦机构。
背景技术
琵琶是中华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其历史悠久。琵琶属于典型的弹拨类弦鸣乐器,它具有宽广的音域,而且音色多变,表现力丰富,特别是产生的泛音在古今中外各类乐器中居首位。使用高质量的琵琶演奏时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现代琵琶是历代演奏家改进设计的成果,其制式已趋于统一,常见琵琶为六相二十四品,具有十二个平均律。在当今靠手指弹拨琴弦发声乐器中,学习弹奏琵琶的难度最大,俗称“十年琵琶,三年古筝”。琵琶演奏质量及效果除技巧外,主要取决于校定弦音准确与否,弦音校定不准就不能得到满意演奏效果。校定琵琶弦音靠转动轸子来调节端部所缠弦的张紧力而实现,市售琵琶的四只轸子分别与弦槽两侧壁的圆锥孔配合,利用相互配合产生的摩擦力来锁紧轸子调定位置。现实中,轸子端部缠绕的弦受所处环境温度、湿度影响较大,需要适时微量调节轸子以校定弦音,现有技术靠锥度配合产生摩擦力锁紧轸子的结构虽然很简单、实用,但与灵活调弦是一对长期存在的矛盾,因为轸子锁紧了则难以实现精准微量调节,轸子不锁紧弦又易松动变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针对市售和在用琵琶的轸子锁紧与灵活调节的矛盾,提出一种调弦结构简单,轸子转动灵活、调节均匀,而且位置锁紧可靠的琵琶内置差动式调弦机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琵琶内置差动式调弦机构,它包括轸子、销钉、差动机构、弦槽两侧壁和弦。所述轸子从外侧横向插入弦槽两侧壁中。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轸子与弦槽两侧壁配合段为圆柱形,两者间隙配合,轸子内端居中设有轴向孔。所述差动机构为减速传动机构,它包括蜗杆、槽架、蜗轮、螺杆和弦缠。所述蜗杆为细长轴,仅一端设有与蜗轮相配合的螺旋槽,其余为光轴段。所述槽架为开口槽构件,两立边分别设有用于定位安置蜗杆的同轴开口槽,槽底内腔平行安置蜗轮,槽底外侧设有与蜗轮同轴安置的弦缠,蜗轮和弦缠共同由螺钉轴向连接在一起,该组件可相对于槽架转动。所述弦缠凹槽段内置径向通孔,弦贯穿径向通孔与弦缠相缠绕。所述弦槽两侧壁内侧面对应不同方位的轸子分别定位安置差动机构,差动机构的蜗杆外伸光轴段与轸子内置轴向孔配合。所述销钉径向贯穿轸子和蜗杆上预置的销孔,由此构成调节轸子便可驱动差动机构运动的调弦机构。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差动机构的减速比为1:10~24。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差动机构采用蜗轮蜗杆传动结构,结构简单,产品易实现微型化;
2、蜗轮蜗杆传动降速比大,有利于微量调节弦的张紧力,易实现精准定弦;
3、蜗轮蜗杆传动具有很好的自锁性,校定弦音后弦位稳定,不会发生无故松动;
4、在差动机构助力下,调弦轻便、快捷,而且质量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琵琶外形图。
图2是图1首部侧面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内置差动式调弦机构的正面结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差动机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侧视图。
图6是图4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小军,未经王小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72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吉他共鸣箱与吉他
- 下一篇:用于消音装置的吸隔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