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合成硫辛酸甾醇酯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36763.5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0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贾承胜;汪慧琪;夏雪;张晓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J33/00 | 分类号: | C07J33/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3211 | 代理人: | 彭素琴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合成 辛酸 甾醇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合成硫辛酸甾醇酯的方法,属于化学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植物甾醇是一类以环戊烷全氢菲甾核为骨架的天然醇类活性物质,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目前研究最多的为4-无甲基植物甾醇,根据其所含疏水侧链的不同,分为豆甾醇、β-谷甾醇、菜籽甾醇和菜油甾醇。植物甾醇具有非常好的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抗氧化衰老、抗癌、消炎、退热、防治前列腺疾病和增强免疫力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行业中。植物甾醇的健康性已经被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认可。2010年3月,我国卫生部又批准植物甾醇和植物甾醇酯为新资源食品。因此,植物甾醇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重视。
自然界中存在的植物甾醇在植物性食物中一般以游离、酯化或糖苷结合形式存在。游离的植物甾醇的理化性质表现为低的脂溶性和水不溶性,在高温环境、光、氧或金属污染物等条件下,易发生氧化反应。因此,对甾醇进行改性并同时保留其生理活性成为了很多研究的焦点,其中研究最多的就是甾醇酯。
目前植物甾醇的改性研究常用的方法大致可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改性法主要利用微乳体系、纳米分散体系等方法,在不改变植物甾醇结构的情况下改善其溶解性和稳定性。化学改性法主要是通过化学合成、酶促反应等方法,利用酯化反应,在植物甾醇上接入新的基团从而改善理化性质。酶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副反应少、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化学法具有反应时间短,产率高的优点。
硫辛酸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抗氧化剂,并且在多种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的肝脏、肾脏和心脏组织中。因其具有封闭的五元环结构,电子密度很高,具有显著的亲电子性和与自由基反应的能力,是目前已知唯一的同时在脂溶性和水溶性环境中都能发挥抗氧化性能的物质。此外,它还广泛应用于治疗肝病、糖尿病、艾滋、帕金森氏症、风湿病、心脏病等疾病。本发明将硫辛酸与甾醇通过使用复合的化学催化剂在室温下只需一步酯化反应得到硫辛酸甾醇酯,反应生成的硫辛酸甾醇酯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物质,不仅解决了甾醇的溶解度问题,也提高了二者的生物利用度,拓宽了二者的在食品中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合成硫辛酸植物甾醇酯的方法,采用分批投料的方式使用复合化学催化剂在有机相中只需一步酯化反应就合成了硫辛酸甾醇酯。本方法时间短,产率高,工艺简单,纯度高,适合用于食品工业生产。
具体地,所述方法是以植物甾醇和硫辛酸为底物,使用一定量的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三乙胺(Et3N)和4-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为复合催化剂,在有机相中进行一步酯化反应合成硫辛酸甾醇酯;反应的投料顺序为先将EDC和Et3N溶解于有机相中,再加入DMAP和硫辛酸在室温下搅拌反应1h后,最后加入植物甾醇继续反应;所述有机相为丙酮、二氯甲烷或叔戊醇;所述植物甾醇对有机相的初始浓度为25~75mmol/L,酸醇摩尔比为(2~3):1;硫辛酸、EDC、DMAP、Et3N的摩尔比为1:(1.4~1.6):(1.4~1.6):(2.1~2.7)。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用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用的甾醇初始浓度为75mmol/L。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用的硫辛酸与EDC、DMAP、Et3N的摩尔比为1:1.6:1.6:2.4。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用的酸醇摩尔比为2.5:1。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用的继续反应时间为24h。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对产物的分离纯化,先去除酶和分子筛,使用旋转蒸发仪去除溶剂后,用薄层色谱的展开剂溶解溶质,再经硅胶柱层析后,通过薄层色谱检测,收集不同段的组分,即可得到纯化的硫辛酸甾醇酯;所述硅胶柱层析流动相为按体积比15:1混合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所述薄层色谱检测的展开剂为按体积比15:1混合的石油醚∶乙酸乙酯。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利用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纯度和产率,红外光谱(FT-IR)和质谱(MS)鉴定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67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