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协议转换隔离接口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36226.0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8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周立功;周竹朋;郑暖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致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38 | 分类号: | G06F1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张春水,唐京桥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协议 转换 隔离 接口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离接口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协议转换隔离接口模块。
背景技术
在工业控制、BMS等行业,CAN总线、RS-485总线等总线被广泛使用。目前,控制系统功能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系统需要更多的总线接口,从而实现对更多设备的控制以及监控。但实际应用中,大部分的MCU(微控制器)只有1~2路CAN控制器,或2~4路串口,对于一些需求多路总线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有技术中,若使用的MCU没有或没有足够的总线接口,设计人员只能重新选择MCU进行设计,而MCU的更换涉及软件的重构、电路的大范围变更等繁琐的工作。且现有的接口协议转换电路为多个独立单元组成的电路,在隔离方面没有同时集成电源隔离和信号隔离并且做成小体积可直接使用的接口协议转换隔离模块。此外,现有的电路中多数还使用了类似MP2510的CAN控制器芯片,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协议转换隔离接口模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的MCU没有足够的总线接口导致的适用范围窄以及协议转换电路集成度低、体积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协议转换隔离接口模块,包括:
MCU、至少两个收发器、隔离芯片;
MCU一端与隔离芯片一端连接,隔离芯片另一端与收发器一端连接;
收发器另一端与外部总线连接,用于接收外部总线的数据并经隔离芯片传输外部总线数据至MCU和/或接收MCU经隔离芯片传输的数据并发送数据至外部总线;
MCU另一端与外部器件连接,用于接收外部传送的数据并在进行处理后经隔离芯片发送至收发器和/或接收由收发器经隔离芯片传输的外部总线数据并在进行处理后发送至外部;
MCU、收发器、隔离芯片组成封装结构的集成电路。
优选地,MCU通过SPI接口或UART接口与外部器件连接;
或
MCU通过SPI接口和UART接口与外部器件连接。
优选地,隔离芯片为光耦芯片、磁隔芯片、容隔芯片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至少两个收发器包括CAN收发器或485收发器或232收发器或CAN收发器和485收发器或CAN收发器和232收发器或485收发器和232收发器或CAN收发器和485收发器和232收发器。
优选地,还包括:隔离电源;
隔离电源的输入端与隔离芯片一侧相连,隔离电源的输出端与隔离芯片另一侧及收发器相连,用于提供电源;
隔离电路为DC-DC电路,隔离电路输出正极VO1~VOn和输出地极G1~Gn引出至外部作为输出引脚。
优选地,隔离电源的输出之间为相互隔离或相互不隔离。
优选地,还包括:
外壳和引脚;
集成电路封装于外壳内,外壳内填充有灌封胶;
引脚为嵌入在外壳内部,并延伸出至少一端至外壳外部。
优选地,引脚数量为16个,引脚分为两列,均匀对称分布于封装外壳两侧。
优选地,引脚数量为14个,引脚分为两列,均匀对称分布于封装外壳两侧。
优选地,引脚还包括:
第三列引脚,第三列引脚布置于两列引脚其中一列的相邻侧。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协议转换隔离接口模块,包括:MCU、至少两个收发器、隔离芯片;MCU一端与隔离芯片一端连接,隔离芯片另一端与收发器一端连接;收发器另一端与外部总线连接,用于接收外部总线的数据并经隔离芯片传输外部总线数据至MCU和/或接收MCU经隔离芯片传输的数据并发送数据至外部总线;MCU另一端与外部器件连接,用于接收外部器件传送的数据并在进行处理后经隔离芯片发送至收发器和/或接收由收发器经隔离芯片传输的外部总线数据并在进行处理后发送至外部器件;MCU、至少两个收发器、隔离芯片组成封装结构的集成电路,具有集成度高且体积小的特点,迎合了电子产品小型化、模块化的潮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的MCU没有足够的总线接口导致的适用范围窄以及协议转换电路集成度低、体积大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协议转换隔离接口模块电路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致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致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62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