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变频控制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35719.2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7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刚;黎伯辉;黄楚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万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6/08 | 分类号: | H02P6/08;H02P27/04;H02P25/024;H02M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5104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空调 压缩机 变频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频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变频控制器。
背景技术
现有汽油车的空调系统是由汽油发动机通过皮带轮、离合器来驱动的,其效率低,影响动力输出。现有部分电动车空调系统是直接由工业变频器改造的,即把工业变频器电源输入接入整车动力电池,通过数据转换器把车载CAN控制信号转换为工业变频器的控制信号来实现对变频器和压缩机进行控制,其系统复杂,而且工业变频器是外置的,体积大,对很难满足汽车的防水防尘防震荡和可靠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稳定性高,且能提高可靠性的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变频控制器。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变频控制器,包括电源输入模块、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IGBT功率驱动模块、控制芯片和外部通讯模块,所述电源输入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IGBT功率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IGBT功率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控制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IGBT功率驱动模块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与外部通讯模块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部通讯模块包括外部通讯处理芯片、光耦隔离模块和外部通讯接口模块,所述控制芯片依次通过外部通讯处理芯片和光耦隔离模块进而与外部通讯接口模块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包括降压转换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变压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稳压模块、第一稳压管和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降压转换器的漏极端与电源输入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降压转换器的旁路端通过第一电容进而与降压转换器的源极端连接,所述降压转换器的反馈端通过第一电阻进而与降压转换器的源极端连接,所述降压转换器的反馈端通过第二电阻进而与第二电容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端分别与降压转换器的源极端、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第一端和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端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端分别与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第二端、第三电容的正极端、第一稳压管的阴极端、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和IGBT功率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通过第三电阻与地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第一端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端分别与第四电容的正极端和稳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五电容的正极端和控制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第六电容与地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端、第三电容的负极端、第一稳压管的阳极端、第四电容的负极端、稳压模块的接地端、第五电容的负极端和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第二端均与地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芯片为FOC正弦波控制芯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输入模块为EMC滤波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均为电解电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变频控制器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将变频控制器内置于压缩机内部,达到防水防尘效果,而且通过模块化优化设计后,内置式变频器结构紧凑,能有效缩小体积小,效率高,还能通过压缩机吸气端进行主动冷却散热,热稳定性高,提高了空调系统可靠性。进一步,本发明通过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能将输入的高电压转换为两路低电压输出,为IGBT功率驱动模块和控制芯片提供所需的工作电压,有效提高控制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变频控制器的原理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变频控制器中PWM降压辅助供电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万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万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57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