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阻隔性生物可降解地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35656.0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05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李仙岳;史海滨;闫建文;张景俊;丁宗江;郭宇;孙亚楠;彭遵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3/02 | 分类号: | C08L3/02;C08L97/02;C08L29/04;C08L1/28;C08K3/22;C08K5/07;C08K5/053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潘宏伟 |
地址: | 010018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隔 生物 降解 地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阻隔性生物可降解地膜,其原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小麦秸秆纤维9‑12份、玉米淀粉25‑35份、氢氧化钠3‑5份、聚乙烯醇1‑2份、羧甲基纤维素1‑2份、乙二醛3‑5份、甘油5‑10份、纤维素酶0.5‑1份、稳定剂1‑2份、去离子水90‑100份。本发明的高阻隔性生物可降解地膜,采用玉米淀粉和小麦秸秆纤维为主要制备原料,制作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单,为农作物秸秆的回收利用增加了新途径;与普通的地膜相比,本发明的高阻隔性生物可降解地膜纵向拉伸强度提高了66%以上,横向拉伸强度提高了66%以上,拉伸率提高了58%以上,不易破损;透湿量降低了25%以上,阻隔性能好;此外,土埋60d则可以完全降解,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薄膜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阻隔性生物可降解地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很多类型的蔬菜和水中在其幼苗生长都会受到影响,为了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高效保温保湿的地面覆盖薄膜被用于农业生产中。传统的地膜材料难以降解,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不仅会造成土壤的严重板结,而且会导致农作物减产,造成环境污染。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降解性能较好的地膜成为研究热点,现有研究发现,在制备地膜的物质成分中,添加淀粉可以增加地膜的降解效率,缩短其在土壤中的残留时间,在地膜制备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但是利用淀粉制备而成的地膜大多存在机械性能差、易破损,且阻隔性能较差,需要开发一种高阻隔性、生物可降解的地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阻隔性生物可降解地膜及其制备方法,可以解决现有的可降解地膜的机械性能差、易破损,且阻隔性能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阻隔性生物可降解地膜,其原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小麦秸秆纤维9-12份、玉米淀粉25-35份、氢氧化钠3-5份、聚乙烯醇1-2份、羧甲基纤维素1-2份、乙二醛3-5份、甘油5-10份、纤维素酶0.5-1份、稳定剂1-2份、去离子水90-100份;
所述小麦秸秆纤维是小麦秸秆洗净、烘干后经酸解制备而成。
优选的,上述高阻隔性生物可降解地膜中,其原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小麦秸秆纤维10份、玉米淀粉30份、氢氧化钠4份、聚乙烯醇1份、羧甲基纤维素2份、乙二醛4份、甘油10份、纤维素酶0.8份、稳定剂1.5份、去离子水95份。
优选的,上述高阻隔性生物可降解地膜中,所述稳定剂为硬脂酸钙、硬质酸钠、环氧大豆油中的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高阻隔性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制备母料
步骤1.1,制备小麦秸秆纤维
将小麦秸秆洗净,并于40-45℃条件下烘干,得到干燥秸秆;
将1mol/L盐酸和5g/L的柠檬酸按照1:1的体积比例混合均匀,得到酸解液;
将干燥秸秆与酸解液按照1kg:5L的比例混合均匀,搅拌20-30min,过滤,收集滤渣并于40-45℃条件下烘干,得到小麦秸秆纤维;
步骤1.2,分别称取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小麦秸秆纤维9-12份、玉米淀粉25-35份、氢氧化钠3-5份、聚乙烯醇1-2份、羧甲基纤维素1-2份、乙二醛3-5份、甘油5-10份、纤维素酶0.5-1份、稳定剂1-2份、去离子水90-100份;
步骤1.3,将步骤1.2称取的小麦秸秆纤维、纤维素酶和一半质量的去离子水混合均匀,搅拌15-20min,然后于100℃条件下热处理5min,得到小麦纤维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未经内蒙古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56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