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地铁减振降噪的条带界面约束阻尼道床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33136.6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23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黄微波;李栋;许圣鸣;冯超;梁龙强;李华阳;常瑞景;张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青岛沙木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E01B29/00;E01B19/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236 | 代理人: | 单虎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地铁 减振降噪 条带 界面 约束 阻尼 道床 | ||
1.地铁减振降噪的条带界面约束阻尼道床,包括混凝土基层、约束层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层、约束层和中间层均为条带界面,所述条带界面由多个平行排布的凸起的条带单元组成,且相邻两层的条带互相匹配;所述中间层为多层约束阻尼层,所述中间层由依次排布的阻尼材料层I、硬夹层和阻尼材料层II的组成;所述阻尼材料层I位于靠近混凝土基层的一侧,所述阻尼材料层II位于靠近约束层的一侧;所述硬夹层的邵氏D硬度为64~6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减振降噪的条带界面约束阻尼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材料层I、硬夹层和阻尼材料层II的厚度均为1.6~2.5mm;所述硬夹层为环氧树脂层;所述混凝土基层和约束层的厚度均为0.2~0.25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铁减振降噪的条带界面约束阻尼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夹层与阻尼材料层I以及硬夹层与阻尼材料层II之间设有镶嵌在二者表面的金刚砂层,所述金刚砂的数量为3~4kg/m2,所述金刚砂的粒径为1.6~2.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铁减振降噪的条带界面约束阻尼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条带单元中,条带的凸起高度为90~110mm,条带的宽度为300~400mm,相邻两个所述条带之间的宽度为30~40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铁减振降噪的条带界面约束阻尼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材料层为聚氨酯-脲阻尼材料,所述阻尼材料层为阻尼材料层I和阻尼材料层II。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铁减振降噪的条带界面约束阻尼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6mm。
7.地铁减振降噪的条带界面约束阻尼道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基层:在条带表面模板上浇筑混凝土基层,并使其约束界面为条带形界面;
(2)中间层:在步骤(1)得到的混凝土基层上喷涂1.6~2.5mm的阻尼材料,并在其表面干燥之前撒适量的金刚砂;然后喷涂1.6~2.5mm的环氧树脂,在其表面干燥之前撒适量的金刚砂;最后再喷涂1.6~2.5mm的阻尼材料;
(3)约束层:在步骤(2)制备的中间层上继续浇筑混凝土为约束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铁减振降噪的条带界面约束阻尼道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条带单元中,条带的凸起高度为90~110mm,条带的宽度为300~400mm,相邻两个所述条带之间的宽度为300~400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铁减振降噪的条带界面约束阻尼道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刚砂部分镶嵌在环氧树脂层,部分镶嵌在阻尼材料层。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铁减振降噪的条带界面约束阻尼道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层和约束层的厚度均为0.2~0.25m;所述阻尼材料层为聚氨酯-脲阻尼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青岛沙木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理工大学;青岛沙木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313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跑偏校正器阀轴
- 下一篇:中-强盐渍土地区船槽隔断式无砟轨道路堑基床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