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科临床用急救呼吸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32039.5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8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跃;王春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桦甸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M16/06;A62B7/10;A62B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30 | 代理人: | 赵永强 |
地址: | 1324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科 临床 急救 呼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科临床医用器具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科临床用急救呼吸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内科临床治疗过程中,病人在一些特殊的内科疾病下会变得难以呼吸,甚至有窒息的危险,对于该种情况所采取的方式基本是通过呼吸机来预防,目前的呼吸机一般是通过病人自助呼吸时吸气动作产生胸腔负压,肺被动扩张出现肺泡和起到负压,从而构成了气道口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而完成吸气,吸气后胸廓及肺弹性回缩,产生相反的压力差来完成呼气,对于自主呼吸困难的患者,一般的呼吸机不能起到辅助呼吸的目的;且呼吸机中导入的外部空气中往往存在各种污染物或病菌,对处在身体抵抗力较差状态下的患者是极其不好的,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康复;另外,在患者病情重危时,患者往往会丧失意识,传统的呼吸机也不能进行人工呼吸急救,操作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控制氧气流量和患者的呼吸量,抢救效果好,降低空气污染物对患者侵害的内科临床用急救呼吸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科临床用急救呼吸装置,包括手柄套、中间管体和急救口罩,所述急救口罩包括罩体、口腔插管和安装座,所述罩体的凸起处顶部密封设置有贯穿罩体壁且中间贯通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底部连接有底部扁平的口腔插管,所述安装座顶部与三通管体的底部开口连通,所述中间管体左端安装有管体连接头,所述管体连接头通过软管与三通管体的侧部开口连通,管体连接头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三通管体的顶部开口套装有排气机构,所述排气机构上设置有废气出口,排气机构内设置有用于连通废气出口和三通管体的气体调节阀,所述气体调节阀顶部通过控制管路与中间管体内部连通,所述中间管体右端安装有管体安装座,所述管体安装座上套装有手柄套,位于手柄套内的管体安装座上安装有进气阀和调节阀,所述进气阀的进口端连接有穿出手柄套用于连接氧气瓶的氧气接管,所述进气阀的出口端连接有伸入中间管体内部的氧气喷头,所述调节阀的进口端连接有穿出手柄套用于连通大气的空气接管,所述调节阀的出口端连接有伸入中间管体内部的空气导管。
优选的,所述排气机构包括管顶盖和用于封堵三通管体顶部开口的膜片,所述膜片与管顶盖上端内壁围成控制腔,膜片、三通管体顶部外壁与管顶盖下端内壁围成排气腔,所述废气出口开设在管顶盖下端侧壁上,并与排气腔连通,所述控制腔通过控制管路与中间管体内部连通,膜片能够根据控制腔与三通管体内部的气压变化而选择性地与三通管体顶部开口抵触或分离,即形成气体调节阀。
优选的,所述手柄套内设置有充电电池和控制处理器,所述控制处理器的信号端分别与进气阀和调节阀连接。
优选的,所述三通管体上安装有伸入三通管体内部的采集探头,采集探头通过信号线与控制处理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手柄套通过旋转座连接有信息显示屏,信息显示屏的信号端与控制处理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采集探头包括氧气浓度检测传感器、气流速度检测传感器和气流压力检测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空气接管内设置有空气单向阀,空气接管上连接有用于净化空气的空气净化筒。所述空气净化筒包括净化筒壳,所述净化筒壳的上、下端分别开设有与大气连通的进口端和与空气接管连接的出口端,所述净化筒壳内从进口端到出口端依次设置有硅胶干燥层、聚酯吸附层和泡沫海绵层。
优选的,所述罩体前端边缘设置有与人体鼻梁相吻合的凹压口,所述罩体周边的内沿固定有硅胶密封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桦甸市人民医院,未经桦甸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20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