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减少打印机假影的打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30812.4 | 申请日: | 2013-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38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马克·安东尼·哈里斯;理查德·S·鲍莱蒂;理查德·威廉姆·小鲍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达阿拉里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3/60 | 分类号: | B41J3/60;B41J11/00;B41M3/00;B41M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87 | 代理人: | 齐杨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减少 打印机 打印 方法 | ||
本发明揭示一种打印方法,其包括用于打印的打印头及辊。打印打印工作的页,此导致在打印媒体的未打印面中的凹痕。在打印所述未打印面之前加热所述打印媒体以减少所述凹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3月14日、申请号为“201380014723.0”、发明名称为“用于减少打印机假影的打印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针对热打印,特定来说,针对暴露于主导轴辊以减小打印密度差别的染料接收器层表面的热处理。
背景技术
为了可控制地驱动纸且维持牵引力以用于颜色传递之间的精确图像对齐,通常使用积极地纹理化驱动辊及在纸与驱动辊之间施加负载的陪伴压紧辊是染料扩散热转移打印机内的众所周知的实践。当仅在一面上打印或单面打印时这种类型的驱动系统不在经打印纸上产生任何图像假影,这是因为积极地纹理化驱动辊不接触纸的经打印面。在打印两面或双面打印时这种方法呈现问题,这是因为积极地纹理化驱动辊必须接触经打印纸张的两面。针对两面或双面打印,与驱动辊的积极地纹理化表面接触的纸表面可变得被积极地纹理化表面危害。此被危害纸表面不可容易地接收染料转移,从而导致纸的与驱动辊的积极纹理接触的区域与不接触积极纹理的区域之间的明显密度差。
并入有横跨页密度变化进行校正及/或降低页密度变化的补偿算法也是染料扩散热转移打印机固件内的惯例。打印机硬件或打印机固件内可存在限制以使得补偿算法无法完全补偿由驱动辊产生的打印假影。由于这些限制,最小化由纹理化驱动辊接触媒体导致的打印媒体表面中的偏差变得重要。
关于图1,针对两面或双面染料扩散热转移打印,常见方法为通过以下方式使用两个热打印头102、109:首先经由与卷筒106上的马达驱动(未展示)协作的驱动辊(或主导轴辊)105及压紧辊104将滚制打印媒体106驱动到压纸辊112与一个热打印头102之间(以虚线展示打印媒体行进路径)且使用染料供体101在打印媒体的一面(A面)上打印。从通过驱动辊105及压紧辊104驱动的打印媒体卷筒106接收的打印媒体的长度暴露B面以与驱动辊的表面纹理进行接触,从而危害用于随后打印的B面表面。经由纹理化驱动辊105使B面表面的最外层或更多层穿孔、形成凹痕、凹下或缩进而危害B面表面。然后通过颠倒与卷筒106上的马达驱动协作的驱动辊105及压紧辊104重新定位打印媒体,以使得使纸的带头边缘朝向供应卷筒106缩回且然后使其转向由虚线表示的路径。经由与卷筒106上的马达驱动协作的驱动辊(或主导轴辊)105、压紧辊107将滚制打印媒体106驱动到压纸辊111与第二热打印头109之间。然后使用染料供体110打印打印媒体的未打印表面,B面。
发明内容
本专利申请案的优选实施例包括一种打印方法,其包括:在打印机中接收两面媒体;在所述媒体的第一面上打印;在打印所述第一面之后且当所述媒体仍在打印机中时平滑化所述媒体的第二面;在所述媒体的所述第二面上打印。通过以下方式完成所述平滑化:通过将所述媒体压缩在可实施为经加热辊的经加热表面上加热所述媒体的所述第二面。可使用多个辊,其中加热所述多个辊中的至少一者且其中将所述打印媒体按压在所述经加热辊上。如在来自电子照相打印机的定影件中,可借助通过辊以用于产生热的电流类似地实施经加热辊。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包括一种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打印的方法:在打印机内侧接收双面打印媒体,包含使用按压在所述双面打印媒体的第一面上的纹理化辊来将所述打印媒体牵引到所述打印机中。打印所述打印媒体的第二面,包含使用热打印头。在所述在所述双面打印媒体的所述第二面上打印的步骤之后平滑化所述双面打印媒体的所述第一面导致在所述双面打印媒体的所述第一面中的压痕的大小减小。在凹痕减小之后,打印所述双面打印媒体的所述第一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达阿拉里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柯达阿拉里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08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