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防治百合灰霉病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030710.2 申请日: 2017-01-17
公开(公告)号: CN106818833A 公开(公告)日: 2017-06-13
发明(设计)人: 明军;袁素霞;曹雨薇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N47/38 分类号: A01N47/38;A01N47/26;A01N43/36;A01P3/00;A01G7/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高效 防治 百合 灰霉病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药剂复配方法防治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百合灰霉病,确定四种对防治该病发生有显著效果复配组合。

背景技术

百合是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由于其花形优美,色彩艳丽,成为目前世界最受欢迎的鲜切花之一,且兼具有很高的观赏、食用及药用价值。但由于百合较易感病,为害百合较为严重的病害主要是百合灰霉病和百合枯萎病,随着百合栽植面积的扩大,加之常年连作,病害发生日趋严重,成为遏制百合生产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朱丽梅,2009)。百合灰霉病是百合植株生长过程中对植株和种球生长发育和品质影响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而在百合中灰霉菌防治的研究较少,因此研究百合灰霉菌的有效防治方法刻不容缓。

灰霉菌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种威胁性病原菌,会快速对药剂产生耐受性和抗药性(Hans-Juergen Rosslenbroich,2000),而复配药剂有助于降低病原菌的抗药性的产生。灰霉菌是引起百合灰霉病的病原菌,主要的病原菌是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灰霉菌主要危害的是百合叶片,在叶片上形成许多大小、形状不一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病斑,病斑呈褐色。其上有颜色深浅不一的同心轮纹。有些病斑从叶片边缘开始发病,再沿叶缘逐渐向整个叶片扩展,最后叶片一半枯死,另一半相继枯死,使叶片畸形,向一边弯曲,形成“一边倒”。当空气干燥时,病征不容易看到;潮湿时,病斑有灰色霉层,甚至整个叶片干枯、坏死。茎部染病时出现黄褐色或者红褐色条形病斑,有时茎基部缢缩、倒折,叶片沿茎基部逐渐向上枯萎脱落,鳞茎染病引起腐烂(徐琼,2006)。

朱丽梅(朱丽梅,2011)等人通过实验认为异菌脲与腈菌唑复配具有增效作用,混剂与两种单药剂相比,具有杀菌谱广,应用范围扩大,增效明显,降低了药剂使用量,同时也克服了单一用药易产生抗药性的问题,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等优点。彭建波等(2015)表示50%异菌脲WP1500g/hm2、50%腐霉利WP3000g/hm2分别喷雾3次,对百合灰霉病防效在80%以上,且此两种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百合植株安全,综合效益显著。魏继刚(2014)通过研究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灰霉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啶酰菌胺的防治灰霉病的效果比嘧霉胺和腐霉利效果较好,而且由于作用的机理不同,可交替用药。而现有的报道试验研究所选用的药剂是否对灰霉病的致病菌有效,适宜剂量以及在百合上防治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和是否能够复配组合均不清楚。因此,筛选出能有效防治百合灰霉病的药剂及复配组合均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朱丽梅,侯建文,罗凤霞,蒋倩倩.百合灰霉病的诊断及其病原物的分离纯化[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9,25(3):59-63.

2)Hans-Juergen Rosslenbroich,Dietrich Stuebler.Botrytis cinerea-history of chemical control and novel fungicides for its management[J].Crop Protection,2000,19:557-561.

3)徐琼,徐秉良,王芳.观赏百合叶枯病症状类型与病原菌鉴定[J].植物保护,2006,32(5):61-64.

4)朱丽梅,张长青,陈浩,陆慧.百合灰霉病高效杀菌剂的筛选和联合作用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1,27(1):51-54.

5)彭建波,李泽森,钟艳红.不同化学药剂对百合疫病、灰霉病防效研究[J].现代园艺,2015,(5):12-14.

6)魏继刚,马峰,侯伟.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5):37-39.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多种有效防治百合灰霉病的复配药剂。通过单药剂筛选复配药剂组分,确定单药剂异菌脲、福美双、嘧霉胺、咯菌腈及几种药剂复配能够有效阻止灰葡萄孢菌丝生长,防治该病的发生发展,并降低了杀菌剂使用量,提升了病菌防治效果,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和应用生产价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1)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百合叶片病健交界处分离、纯化病原菌,经75%酒精处理1min,升汞处理15min,无菌水冲洗5次,每次30s。

2)用无菌挑针挑取真菌菌丝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并显微拍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07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