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监控系统中的视频延时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30401.5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12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庄;赵丹;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N17/00 | 分类号: | H04N17/00;H04N7/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罗泳文 |
地址: | 20121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控 系统 中的 视频 延时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视频延时测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监控系统中的视频延时测试装置,对以摄像部作为图像输入的多媒体系统的视频延时进行测量,该装置可在实验室环境中实现对多媒体系统视频延时性能的测量,也可用于工程现场实现对大物理跨度下的多媒体系统的视频延时性能的测量。
背景技术
视频延时是多媒体系统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在端到端的应用中,视频延时包括了视频编码器的编码延时,传输延时和解码显示延时三部分,如在视频门禁设备中,视频延时会影响用户的主观感受;在闭环视频监控系统中,延时决定了视频信息的时效性。在安防相关规范,如国际标准IEC62820,ISO/IEC11801,国家标准GB/T28181,GB20815等中均对工程现场的视频延时指标作出了明确要求。我国相关专业检测检验机构目前采用直连方式在实验室环境中可以对闭环系统的视频延时指标进行测量。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线路的铺设、路由器的分布及网络拥堵等均会对视频延时产生影响,所以实验室理想环境中测量出的延时指标往往显著优于实际性能指标。在这一测量的专业领域,目前尚无性能满意的测量方案和仪器。
发明专利CN102428704 A中阐述了一种基于延时测量的压缩视频方法。该系统的主服务器与客户终端通过internet网络相连接,采用共同的时间基准,由客户端解码计算显示时间并计算延时并反馈至发送端。该方法不适用于安防系统这样的闭环回路,因为闭环回路中没有共同的时钟基准信号,无法同步发送端和接收端。
发明专利CN 104980775A基于云网络实现对视频流传输的控制,根据视频解码终端的延时决定路由策略。与CN102428704 A相似,该专利必须基于公网中的共同的时钟信号,并且要求视频编码端可以插入添加时钟信息。
发明专利CN 102158728 A中给出了一种闭环系统视频延时的测量方法,该方法将视频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馈入多媒体系统,再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与多媒体系统的输出信号同时馈入示波器比较时延。该方法需要被测试系统开放输入接口,而多数待检测的多媒体系统不开放接口,所以应用面受到很大限制。
发明专利CN 103826117A解决了视频源信号的馈入问题,采用图像源作为信号输入。该方法要求将信号源图像与多媒体输出图像并排放置,并用照相机在一个画面中同时捕捉两幅图像。在工程应用中,视频编码器和解码显示单元往往被安置于物理距离很远的两侧,无法用摄像机同时捕捉两端信号,所以该发明专利也无法适用于工程中的视频延时计算。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监控系统中的视频延时测试装置,用于解决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视频延迟测量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监控系统中的视频延时测试装置,所述视频延时测试装置包括:视频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连续变化的时变视频信号和每帧图像的时间戳,并将图像模式信息与时间信息打包传输至延时分析单元;视频延时分析单元,用于对解码视频的帧模式进行识别,以确定该帧模式产生的系统时间,并将当前解码显示的系统时间与该帧模式发生时间相减,以获得系统的视频传输延时;同步链路,用于实现视频信号发生器及视频延时分析单元的同步。
作为本发明的监控系统中的视频延时测试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视频信号发生器的图像采用其模式编码表征,以降低信道传输所需带宽。
作为本发明的监控系统中的视频延时测试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视频信号发生器在接收到同步链路发送的同步信号时,开始产生图像模式信息及时间戳,并将这些信息传输至视频延时分析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监控系统中的视频延时测试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视频信号发生器通过驱动步进电机产生均匀运动的对象,并以此运动对象作为图像序列,步进电机旋转步进至某一图像模式所需的时间Δt″与触发时间t相加产生该图像模式对应的绝对时间t2=t+Δt″,绝对时间t2经二进制编码后与图像模式编码打包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04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