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胫骨骨折或塌陷的支撑复位康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30387.9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25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丽;汪凤兰;邢凤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13103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胫骨 骨折 塌陷 支撑 复位 康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胫骨骨折或塌陷的支撑复位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在骨科临床治疗中,胫骨平台压缩骨折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塌陷是常见的损伤和疾病。胫骨平台压缩骨折的治疗在目前主要是手术方法,其缺点是常规切开手术创伤大,并且通常需应用接骨板固定,患者治疗过程痛苦,恢复时间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常见老年疾患,其晚期往往表现为胫骨内侧或外侧平台塌陷。对于部分患者可以采取胫骨高位截骨或股骨截骨的方式改变下肢负重力线,继而改变胫骨平台与股骨髁的接触部位,减轻疼痛,改善患肢功能。这种治疗方法同样存在手术创伤大、治疗时间长、恢复时间长的缺陷,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进入了外科各个领域,胸外科、腹外科、普外科都大量地进行各种微创手术,不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手术的质量,为广大患者恢复健康带来了福音。对于骨折中的胫骨平台的骨折的诊断率也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其中又属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占比率最高,一般的保守治疗中,患者后期的外侧关节面高度无法完全恢复,导致在治疗后形成创伤性关节炎,因此在现如今的治疗中,手术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采用手术治疗时通常在手术时的切口较大,并且很容易对病人腿上的神经、血管等造成严重的损伤,并且其康复的时间较长,对于膝关节后外侧的支撑固定的稳定效果弱,极易发生二次损伤,增加患者痛苦并且延长治疗时间。并且其钢板固定时螺钉的旋入角度固定,只能相对于钢板垂直旋入,在一些发生裂损的情况下治疗较为麻烦。
申请号为201510474947.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支撑复位器,包括螺杆、套管、第一克氏针、第二克氏针、第一关节固定环、第二关节固定环、套环,套管内部设有若干棘爪,螺杆的表面为梯形丝,螺杆的末端固定在套环内,前端梯形丝卡在棘爪上,第一关节固定环通过活动连杆连接至套管的末端,第二关节固定环通过活动连杆连接至螺杆的末端。该专利主要用于对胫骨、腓骨双骨折错位的牵引复位。但是该专利在使用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病人疼痛,无法减轻病人痛苦,对病人的康复并没有太大促进作用。
申请号为201510474947.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支撑复位器,包括螺杆、套管、第一克氏针、第二克氏针、第一关节固定环、第二关节固定环、套环,套管内部设有若干棘爪,螺杆的表面为梯形丝,螺杆的末端固定在套环内,前端梯形丝卡在棘爪上,第一关节固定环通过活动连杆连接至套管的末端,第二关节固定环通过活动连杆连接至螺杆的末端。该专利主要用于对胫骨、腓骨双骨折错位的牵引复位。但是该专利在使用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病人疼痛,无法减轻病人痛苦,对病人的康复并没有太大促进作用。
申请号为201420069080.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胫骨平台骨折精确支撑复位装置,其主要结构为外套管位于下外套管的上方,其侧壁上有方形槽、圆形槽,圆形槽连接摆动控制旋钮,方形槽在支撑杆摆动方向上,下外套管侧壁上的圆形槽连接旋转控制旋钮,方形槽连接垂直撑开器,支撑伞的伞形顶端上设置空心槽,支撑伞连接支撑杆,支撑杆下端在外套管内,位于支撑杆的下方,垂直抱紧器在外套管内且为一开环的圆环形,摆动控制旋钮顶端接触垂直抱紧器,旋转抱紧器腰部为凹槽,上端与外套管的内侧壁铸合,旋转控制旋钮顶端接触连接旋转抱紧器的腰部凹槽。主要克服了无法准确复位的缺陷。但是该专利仍然无法缩短病人康复时间,使用存在局限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胫骨骨折或塌陷的支撑复位康复装置,简化骨折或塌陷的手术过程,为患者减轻了痛苦。并且在侧壁定位板处加设支撑板,对胫骨上部的骨块起到支撑作用,提高骨折板固定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理工大学,未经华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03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