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眼底相机光学系统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029726.1 申请日: 2017-01-16
公开(公告)号: CN108309228A 公开(公告)日: 2018-07-24
发明(设计)人: 肖志涛;耿磊;王梦蝶;张芳;吴骏;王雯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A61B3/12 分类号: A61B3/12;A61B3/1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00387 ***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便携式眼底相机 光学系统 人眼 半反半透镜 成像系统 光学元件 接目物镜 接收器件 照明系统 光源 医学成像技术 成像物镜 光学成像 环形光阑 眼底图像 照明物镜 暗光源 夹角为 聚光镜 球面镜 眼底病 主光轴 病灶 眼底 病理 医学 加工 制造
【说明书】:

发明属于眼底医学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眼底相机光学系统,通过光学成像方法获得人眼眼底图像,以判断眼底病病理和病灶。所述便携式眼底相机光学系统包括成像系统和照明系统两部分。所述成像系统包括被测人眼、接目物镜、成像物镜、接收器件,所述照明系统包括被测人眼、接目物镜、半反半透镜、照明物镜、环形光阑、聚光镜、光源。半反半透镜与主光轴之间的夹角为45°,光源采用医学上常用的暗光源,接收器件采用CCD或CMOS。本发明所采用的光学元件均为普通球面镜,便于加工制造、降低成本,且光学元件少、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科光学仪器,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眼底相机光学系统,属于医学眼底成像领域。

背景技术

人眼视网膜,又称眼底,是人眼的重要组成部分。视网膜是一层结构高度复杂的薄膜,其上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是人体中唯一可以非创伤直接观察到的较深层的微血管网络。对人眼视网膜上的血管脉络进行观测,可为医生进行多种眼部疾病乃至全身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例如,高血压、高血脂、肾病、糖尿病、妊高症、冠心病等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其发病初期均会在眼底上有所体现。仅就糖尿病而言,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2013年的统计报告及2014年的全球糖尿病地图集第六版,全球糖尿病患者总人数已达3.87亿,其中77%在发展中国家,并且在这些中低收入国家迅速增长。2014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为9629万,位居全球首位。据IDF估计,到203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总人数将达到5.92亿,其中中国的糖尿病患病人数将达到1.43亿,仍然居于全球首位。而在已患有糖尿病的人中,有1.75亿人并没有得到诊断,约占总患者数的46.3%。不论是糖尿病、眼部疾病,还是其他一些心血管疾病,在患者视力出现明显障碍之前,预先进行眼底检查是及时发现、控制病情的唯一有效途径。因此,对眼底的筛查应当作为一项常规检查逐步普及。

临床医学上常用的眼底检查设备主要包括五种:检眼镜(Ophthalmoscope)、裂隙灯显微镜(Slit lamp microscope)、眼底相机(Fundus camera)、扫描激光检眼镜(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e,SLO),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OCT)等。检眼镜、裂隙灯显微镜可以对人眼直接观察,通常不能拍摄眼底图像;SLO明亮度低,光收集效率高,视野宽,可进行从角膜到视网膜以至视乳头及周围微细结构的检查;OCT克服了眼睛瞳孔及其像差形成的轴向分辨率的限制,可以进行深度上的扫描,对视网膜层析成像。但综合考虑目前技术发展的成熟度、实用度、操作难易程度和生产成本,眼底相机仍将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眼底检查设备。

眼底相机首先对人眼眼底进行照明,然后接收由眼底反射回来的光线,并将光线会聚到接收器上,然后通过显示设备最终实现对眼底成像,以供医生进行观察诊断。大型台式眼底相机设备往往较为昂贵,且需要专业医护人员操作,设备维护费用和检查费用不菲。为了进一步普及眼底检查,特别是对于一些医疗设备不发达的偏远地区,就需要小型化、轻量化、便携的眼底相机作为临床诊断的仪器设备,以便于医生携带。另外,便携式眼底相机也比较适合家庭检测应用。

虽然眼底相机技术发展成熟,但主要技术被国外垄断,国内技术相对处于落后状态,其相关仪器也基本依靠进口。所以,在掌握眼底相机原理的基础上,对传统眼底相机的设计做改善,在保持其结构简单、实用性广等特点外,使得眼底相机具有更加实用的功能,这对临床医学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旨在提供便携式眼底相机光学系统,用以获取眼底清晰图像,方便应用于快速眼底筛查、外出诊断、行动不便的病人检查、远程医疗等。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97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