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杂交瘤细胞株7G11及其抗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9162.1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1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马良;钟红;张宇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20 | 分类号: | C12N5/20;C07K16/14;G01N33/535;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杂交瘤 细胞株 g11 及其 抗体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杂交瘤细胞株7G11及其抗体,杂交瘤细胞株7G11于2016年12月27日送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703,该杂交瘤细胞株7G11能够产生抗细交链格孢菌酮酸的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检测细交链格孢菌酮酸,对细交链格孢菌酮酸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杂交瘤细胞株7G11,还涉及由该杂交瘤细胞株7G11产生的抗体。
背景技术
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TA)是链格孢霉、稻瘟病霉、高粱点霉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之一,是继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后发现的一种链格孢霉毒素。TA具有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潜在致癌性、细胞毒性,导致哺乳类动物头晕、流涎、呕吐继而出现心跳过速、食道和肠胃大面积出血及循环衰竭、死亡。由于TA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且是链格孢霉毒素中毒性最大的一种,有研究报道TA可以协同增强其他真菌毒素,具有巨大的潜在危害,近些年越来越引起各方关注和研究。
TA人工抗原合成方法及多克隆抗体制备已有部分报道,如江涛等利用碳二亚胺法对TA结构进行修饰,与牛血清蛋白偶联制备人工抗原;马良等采用肟化法对TA进行衍生引入偶联臂,与牛血清蛋白和血蓝蛋白偶联,偶联物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杨星星等利用水合肼和乙醛酸依次对TA进行衍生,合成含氮杂共轭双键偶联臂,与牛血清蛋白进行偶联得到完全抗原,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特异性识别TA衍生物的多克隆抗体,并建立ELISA检测方法。
多克隆抗体制备时间短、制备成本低,但在特异性方面比单克隆抗体差,不同批次和不同动物的免疫反应之间的有差别。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高,一旦筛选到目标细胞株,理论上就可以生产完全一致的抗体,并且通过连续培养法可以获得大量的性能一致的抗体,产品的批间差异小。目前关于T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产品开发目前处于空白阶段,尚无任何报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杂交瘤细胞株7G11;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杂交瘤细胞株7G11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由杂交瘤细胞株7G11产生的单克隆抗体;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上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之五在于提供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杂交瘤细胞株7G11,所述杂交瘤细胞株7G11的生物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703。
2、所述杂交瘤细胞株7G11的制备方法,将TAO偶联血蓝蛋白免疫原与弗氏佐剂混合免疫小鼠,然后取效价大于1:10000的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融合后培养10天后进行ELISA检测,经筛选亚克隆获得杂交瘤细胞。
优选的,融合中所述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数量比为1:20。
3、由杂交瘤细胞株7G11产生的单克隆抗体,所述杂交瘤细胞株7G11的生物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703。
4、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将杂交瘤细胞株7G11制备腹水,然后进行ProteinA纯化,得单克隆抗体。
5、所述单克隆抗体在制备检测TAO抗原的试剂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单克隆抗体在制备elisa竞争法检测细交链格孢菌酮酸的试剂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单克隆抗体在制备elisa间接法检测细交链格孢菌酮酸的试剂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91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