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染织的污水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9088.3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88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柏土;王海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兴隆染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郑兴旺 |
地址: | 31203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染织 污水处理 工艺 | ||
1.一种用于染织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STEP1:将污水从蓄水池中通入格栅渠(1)中过滤,分离渣土;
STEP2:将抽水管一端置于格栅渠(1)中,另一端与冷却塔连通,将格栅渠(1)中的污水通过所述抽水管注入到冷却塔中进行冷却;所述的格栅渠(1)包括渠体(11)和若干个过滤组件(12),若干个所述过滤组件(12)沿着渠体(1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的过滤组件(12)包括支撑杆(121)和若干个相互平行设置的隔条(122),所述的隔条(122)固定于所述支撑杆(121)上,所述的支撑杆(121)沿自身的宽度方向与所述渠体(11)的内壁滑动连接;
STEP3:将冷却塔中的污水注入到第一气浮机中,并在第一气浮机中滴加混凝剂、絮凝剂以及碱性溶液,调节pH 值,并将沉淀物注入到污泥池中;
STEP4:将第一气浮机中的污水注入到水解酸化池中,并在水解酸化池中放置5小时;
STEP5:将水解酸化池中的污水注入到第一水池中,并在第一水池中静止5小时;水解酸化池包括有污泥床区和清水层区,污泥与污泥床区中的污泥快速均匀混合,且污泥床区包含有高浓度的兼性微生物;
STEP6:将第一水池中的污水注入到生物接触氧化池(2)中,并在生物接触氧化池(2)中放置3小时;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池(2)包括池体(21)和喷头(22),所述的池体(21)上滑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的喷头(22)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的喷头(22)置于所述池体(21)的水平上方;所述的支撑架通过驱动套(31)与所述喷头(22)连接,所述的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驱动杆(3),所述的驱动杆(3)与所述的驱动套(31)螺纹连接,所述的驱动套(31)与所述支撑架滑动连接;
STEP7:将生物接触氧化池(2)中的污水注入到沉淀池中,并在沉淀池中静置10小时,将沉淀池中沉淀的污泥通入到污泥池中;
STEP8:将沉淀池中的污水注入到第二气浮机中,并在第二气浮机中注入混凝剂和絮凝剂,将沉淀物注入到污泥池中;
STEP9:将第二气浮机中的污水注入到砂滤罐(4)中;所述的砂滤罐(4)包括罐体(41)、放置在罐体(41)中的砂床(42),所述的罐体(41)中固定有进水管(43)和出水管(44),所述出水管(44)置于罐体(41)的开口处,所述的罐体(41)中固定有布水器(5),所述的布水器(5)置于砂床(42)中;所述的布水器(5)包括散水部(51)以及与进水管(43)连通的导水部(52),所述导水部(52)与散水部(51)形成用于污水流通的通道,所述的散水部(51)朝向所述导水部(52)的一侧呈锥形设置;
STEP10:将砂滤罐(4)中的污水注入到超滤设备中,得到清水a;
STEP11:将超滤设备中的清水a注入到超滤产水池中静置3小时,得到清水b;
STEP12:将清水b透过反渗透膜(75)形成清水c;包括放置管(6),所述放置管(6)包括进水端(61)、出水端(62)和压力端(63),所述的反渗透膜(75)固定于出水端(62)的内壁上,所述的压力端(63)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杆(64);所述的放置管(6)的外壁上固定有驱动电机(74),所述的驱动电机(74)包括驱动轴(741),所述的驱动轴(741)固定有蜗杆(73),所述的蜗杆(73)啮合有蜗轮(72),所述的蜗轮(72)铰接有连接杆(71),所述的连接杆(71)远离蜗轮(72)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杆(64)铰接;所述的进水端(61)内固定有单向阀;
STEP13:将清水c注入到清水池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兴隆染织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兴隆染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908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孔键槽铣削装置及铣削方法
- 下一篇:圆形工作台T型槽铣削装置及铣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