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型排氢厂房屋面双层防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8576.2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91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洪光;徐文明;张之川;李博;殷海洋;丛佩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7/00 | 分类号: | E04B7/00;E04D13/04;E04D13/064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益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1 | 代理人: | 余岩 |
地址: | 130021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厂房 屋面 双层 排水系统 | ||
一种大型排氢厂房屋面双层防排水系统,包括屋面板、屋梁、檩条,其特征在于:屋面板为双层屋面板,屋梁为下层上返梁,双层屋面板均为现场浇筑屋面板,上层屋面板上浇筑有屋面排水组织天沟,上层屋面板下设有压型钢板底模,屋面排水组织天沟下面为检修沟,检修沟内设置屋面内排水管道,下层上返梁内预留泄水口,屋面内排水管道走向范围内设事故排水沟,屋面内排水管道设计在封闭的排水组织天沟中,檩条支撑在下层上返梁上,压型钢板底模与檩条固定。本结构有益效果是:1、采用双层屋面板结构,屋面板上分别设有屋面排水组织天沟、事故排水沟,能够解决因屋面漏雨引起的室内漏水的问题。2、双层防排水系统的上层屋面板、下层屋面板均为现场浇筑屋面板,上层屋面板下设有压型钢板底模解决了氢气滞留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排氢厂房屋面双层防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储能电站项目是国家示范工程,储能作为一种可调度能源,可以通过充放电状态的迅速转换快速吞吐电网能量,实现平滑电能出力波动的目标,在电网中安置大容量的电力储能装置可对系统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该项目所使用的房屋属于多层钢筋混凝土厂房建筑,屋面尺寸达到了139mx149m,属于超大型屋面;由于室内设备运行期间,会有少量氢气产生,必须将产生的少量氢气及时排出;另外应绝对避免因屋面漏雨引起的室内电器设备短路的现象发生,室内不允许设置雨水管,因此解决好大面积屋面这些所有问题成了本项目的核心难点。
目前,传统做法的屋面排水结构无法解决氢气排出、雨水排出、管道检修、可靠的防漏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型排氢厂房屋面双层防排水系统,能够保证排除房屋内氢气功能的同时具备可靠的防排水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型排氢厂房屋面双层防排水系统,包括屋面板、屋梁、檩条,其特征在于:屋面板为双层屋面板,屋梁为下层上返梁,双层屋面板均为现场浇筑屋面板,利用上层屋面板整体浇注屋面排水组织天沟,上层屋面板下设有压型钢板底模,屋面排水组织天沟下面为检修沟,检修沟内设置屋面内排水管道,下层上返梁内预留泄水口,屋面内排水管道走向范围内设事故排水沟,屋面内排水管道设计在封闭的排水组织天沟中,檩条支撑在下层上返梁上,压型钢板底模与檩条固定。
所述的双层屋面板斜度10-15度,利于排水顺畅,氢气排出。
所述的事故排水沟是与下层上返梁一体的整体浇注结构。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1、采用双层屋面板结构,屋面板上分别设有屋面排水组织天沟、事故排水沟,能够解决因屋面漏雨引起的室内漏水的问题。2、双层防排水系统的上层屋面板、下层屋面板均为现场浇筑屋面板,下层屋面板下平滑,无死角,解决了氢气滞留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屋面系统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事故排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包括双层屋面板1、2、檩条4、下层上返梁5,双层屋面板均为现场浇筑屋面板,利用上层屋面板整体浇注屋面排水组织天沟6,上层屋面板下设有压型钢板底模3,屋面排水组织天沟下面设置检修沟10,检修沟内布置屋面内排水管道9,下层上返梁内预留泄水口8,屋面内排水管道走向范围内设事故排水沟11,易检修屋面内排水系统,屋面内排水管道设计在封闭的排水组织天沟中,排水组织天沟具备事故排水的功能,事故排水沟高度可满足检修要求。下层上返梁5满足平滑、无死角的排氢气的要求;檩条4支撑在下层上返梁5上,压型钢板底模3与檩条4固定,檩条支撑压型钢板底模,无需拆除模板,利用檩条的高度设置屋面排水组织天沟。7为屋内两道防水。事故排水沟指检修沟底部空间,用于事故排水;检修沟是指屋面排水组织天沟下,整个沟深范围,除遇框架上返梁外,可以满足人行检修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85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电除尘芒刺自动调节系统
- 下一篇:新型耐腐蚀电离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