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发区混合废水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28502.9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6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邹涛;万玉山;李大伟;沈梦;温馨;陈艳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发区 混合 废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发区混合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开发区混合废水主要以化学工业为主,废水主要是染料、医药、农药中间体及其它精细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工业废水.水质极其复杂,色度深、酸度大.有机有毒物质含量高.
采用传统的物理化学和生化处理工艺对开发区混合废水进行处理,很难达到高效,节能、低成本以及环保等需求,因此以传统物理化学和生化处理工艺为基础,进行改进或者创新的新型组合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开发区混合废水处理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开发区混合废水处理中的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发区混合废水处理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发区混合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调节池、厌氧反应池、多级生化池、好氧接触氧化池和砂滤池;所述废水调节池、厌氧反应池、多级生化池、好氧接触氧化池和砂滤池依次连通。
所述的废水调节池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用于调节开发区混合废水的水质和水量。
所述的厌氧反应池包括进水管和用于排出处理后水的出水管,所述的厌氧反应池从下至上依次为集砂区、污泥区、混合区和分离区;所述的分离区包括集水区和位于集水区内的集渣区;所述厌氧反应池的污泥区和混合区之间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的搅拌装置的上方设有布水支管,所述的布水支管连接进水管;所述的分离区内设有三相分离器,所述的三相分离器包括导流板和位于导流板下方与导流板配合使用的三角导流环,所述的三角导流环安装在厌氧反应池的内壁上,所述的导流板的上部与分离区的形状相同,所述的导流板的下部呈喇叭状,所述的导流板的下部的内径大于三角导流环的内径;所述的分离区外壁的上部设有溢水堰,所述的溢水堰与出水管相连;所述的集渣区布设有刮渣板和浮渣槽;废水从下往上溢时,水与浮渣一起通过三角导流环进入导流板的下部,浮渣继续往上进入集渣区,水通过导流板与三角导流环之间的间隙进入集水区;为了废水处理的效果更好,所述的布水支管设置成同心圆形状或十字形状,布水支管上具有水平辐射出水口;进一步,由于水、沉淀物的密度不同,在三相分离器作用下实现分离;为了排出处理后的沉淀物,所述的厌氧反应池底部设有沉淀物排放阀。
所述的厌氧反应池的出水管与多级生化池的进水管连通。
所述多级生化池包括通过折流板分隔成的厌氧反应池,好氧反应池和缺氧反应池,所述第一级厌氧反应池首端设有用于供入废水的进水管,第一级好氧反应池末端与第一级缺氧反应池首端连通,第二级好氧反应池末端与第二级缺氧反应池首端连通;所述各级反应池的进水一侧折流板的下部设置有45度的转角,以避免水流进入时产生的冲击作用,从而起到缓冲水流和均匀布水的作用;第三级好氧反应池末端设有三相分离器和溢水堰,溢水堰连接出水管;所述第一级厌氧反应池和第一级好氧反应池,第一级缺氧反应池和第二级好氧反应池,第二级缺氧反应池和第三级好氧反应池之间均用带孔洞的折流板隔离,好氧反应池的底部均布置有曝气装置,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锥形结构连接污泥排放阀;所述多级生化池的第一级厌氧反应池,第一级缺氧反应池,第二级缺氧反应池的上盖设计成圆锥形结构,圆锥形结构顶端都设有甲烷废气集气管;
所述好氧接触氧化池内中下部设置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下部设有布水三角锥;所述布水三角锥下部设有曝气调控系统,所述曝气调控系统包括曝气盘、鼓风机和溶解氧测量调控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的曝气盘是均匀设置有微孔的微孔式曝气盘;所述曝气盘通过曝气管连接鼓风机,鼓风机设置在好氧接触氧化池外,好氧接触氧化池的上部、废水水面下设置溶解氧测量调控装置,所述溶解氧测量调控装置根据氧容量调控鼓风机工作;所述进水管上部内置有膜组件;所述好氧接触氧化池的出口处布设有溢流堰,此过程处理后的水进入砂滤池。
所述好氧接触氧化池中的污泥一部分通过污泥回流泵回流到厌氧反应池中进行厌氧释磷,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一种采用上述开发区混合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废水处理的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①开发区混合废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废水调节池调节水质和水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85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