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IP通信网络中采用服务+代理模式构建网络管控总线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8384.1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02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雷文虎;冯辉;谭淇文;邱权;王杨;刘先桥;王利军;郝青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ip 通信 网络 采用 服务 代理 模式 构建 总线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IP通信网络中采用服务+代理模式构建网络管控总线的方法。网络管控总线由节点管理设备和交换路由设备的软硬件实体采用服务+代理模式构成,利用通信网络自身交换、传输资源,在不依赖IP路由表的前提下,采用泛洪+确知路由的方式,在通信节点之间自动建立彼此全连通的传输通道,所有通信节点开设连通后即可接受管控。本发明有益技术效果是:在IP通信网络中构建了一条不依赖IP路由、无需人工配置、开机自动建立的虚拟网络管控总线,为管理控制报文提供了一条可靠的传输通道,提高了通信网络的可管可控能力。该发明提高了网络管控总线的可扩展性,降低其对交换路由设备的依赖性,避免新增功能影响交换路由设备的CPU处理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IP通信网络中采用服务+代理模式构建网络管控总线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IP通信网络基于IP技术体制,采用分布式路由计算方法完成路由的计算,并依据生成的路由转发表进行业务数据的转发,形成通信网络的业务通道。通信网络形成正确的业务通道的前提条件是,交换路由设备和链路设备等配置了正确的各类参数且工作在正确的状态。
战术IP通信网络中的网络管理系统,基于业务通道工作,在网络管理控制中心和被管设备内置的管理代理之间传送管理控制报文,实现对通信网络的直接管理。为了减轻网络业务量,减小网络管理系统的处理压力,在每个通信节点中部署了节点管理设备(计算机终端),由节点管理设备中的节点管理软件对本节点的管理控制报文进行合并处理汇总后,再通过业务通道发送给网络管理控制中心,实现对通信网络的间接管理,软件模块及报文传输示意如图1所示。当网络未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前或者工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状况时,业务通道会变得不可用,网络管理系统将无法对网络进行有效的管控。因此,现役网络管理系统对通信网络而言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无法实现雪中送炭的重要作用。
当前的战术IP通信网络比较脆弱,难于管理,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网络的控制和管理平面过于复杂;二是网络在路由协议建立好必要的转发表之前,数据包不能进行转发。为满足实战化需求,应构建即开即通网络,实现网络控制与业务承载相分离,交换路由设备之间只要物理链路连通,即可为上层管控报文提供基础的通信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IP通信网络中采用服务+代理模式构建网络管控总线的方法。网络管控总线由节点管理设备和交换路由设备的软硬件实体采用服务+代理模式构成,利用通信网络自身交换、传输资源,在不依赖IP路由表的前提下,采用泛洪+确知路由的方式,在通信节点之间自动建立彼此全连通的传输通道,所有通信节点开设连通后即可接受管控。当业务通道可用时,通过业务通道传输;当业务通道不可用时,管理控制报文将自动导入网络管控总线中传输。
如图2所示,在节点管理设备中新增一个网络管控总线服务软件(以下简称BUS-S),作为网络管控总线的“大脑”,主要负责数据的生成和处理;在交换路由设备中新增一个网络管控总线代理软件模块(以下简称BUS-A),作为网络管控总线的“肢体”,根据BUS-S的指示执行相应的操作,主要负责数据的接收和发送。如图3所示,BUS-S与BUS-A之间交互服务代理协议报文,包括设备信息查询报文、设备信息响应报文、数据准入规则报文、总线服务接收报文、总线服务发送报文;BUS-S之间交互网络管控总线报文。通过通信节点内部的BUS-S与BUS-A的相互配合,以及通信节点间的BUS-S之间的相互协同,在IP通信网络中构建一条虚拟的网络管控总线,其逻辑示意如图4所示。
实现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设计开发BUS-S,将其安装到节点管理设备的操作系统中;
2)设计开发BUS-A,将其内嵌到交换路由设备的主控系统中;
3)BUS-S与BUS-A之间采用采用特定格式的服务代理协议报文进行通信;
4)BUS-S定期向BUS-A发送设备信息查询报文,获取交换路由设备的基础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83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二极管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二元决策图的防火墙差异性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