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送料的电磁振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27280.9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6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赵彦玲;张士横;耿伟;李海龙;王崎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27/24 | 分类号: | B65G27/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磁 振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送料的电磁振动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振动装置是一种利用振动对小型工件进行连续定向送料的装置,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机械、制药及电子元件等多种领域;电磁振动送料装置是借助于交流电产生电磁力,使得电磁铁与衔铁产生微小的振动,依靠惯性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使得工件沿料斗螺旋槽向上和前方自动定向送料;本发明结合了传统的振动料斗设计思路,在结构和稳定性上改进,更进一步提高上料机构的工作效率,同时,考虑各个振动零部件易损坏的特性,设计了更合理的配合关系,从而提高了各个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送料的电磁振动装置,通过改善零部件之间合理的配合关系,提高了电磁振动装置易损件弹簧片的使用寿命,更合理地改善振动时易损件弹簧片的接触疲劳寿命,同时更容易拆卸和更换与弹簧片配合的楔形块和连接块;橡胶减震脚可减少垂直方向接触零部件的振动破坏,同时振动料斗需绕自身中心轴线扭转运动,才可达到螺旋振动式自动上料。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送料的电磁振动装置,其组成为圆柱凸台、连接块、连接板、锥形凸台、支撑板、支撑柱、底板、橡胶减震脚、楔形块、弹簧片、振动料斗、螺旋槽、衔铁、电磁线圈、电磁铁和中间板,所述螺旋槽安装于振动料斗的内环面,所述振动料斗的内环面的中心位置处安装圆柱凸台,所述锥形凸台完全镶嵌于振动料斗的底面,并与圆柱凸台在同一中心轴线上,所述锥形凸台的底面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四个连接块的侧面与连接板的四个侧面边缘处对齐,且所述四个连接块关于锥形凸台的中心轴线成中心对称,所述振动料斗的底面与连接板和四个连接块的上表面相切,所述连接板的底面中心处安装衔铁,所述四个连接块侧面分别与四组弹簧片的侧面相切,所述四个连接块的侧面与竖直轴线成一个倾角,所述四组弹簧片分别有并排相紧靠叠加在一起的三对弹簧片,所述四组弹簧片的侧面与竖直轴线成一个倾角,所述四组弹簧片侧面与四个楔形块的侧面相切,并分别致于支撑板的四个凹槽里,所述四个楔形块的两个侧面分别安装在支撑板四个凹槽里,所述四个楔形块的上表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对齐,所述支撑板上表面中心处连接中间板,所述中间板的上表面连接圆柱形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外环面环绕电磁线圈,所述支撑板底面的四个底角处连接四个支撑柱,所述四个支撑柱的底面连接四个橡胶减震脚,分别连接在每个支撑柱的底端,所述四个橡胶减震脚的底端承接底板,所述底板要求置于水平地面上。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电磁铁与衔铁之间应留有1-1.5mm间隙,要求间隙之间互相平行,所述衔铁圆柱面的底圆直径与电磁铁圆柱面的底圆直径大小相同。
作为进一种改进,所述四个连接块、四组弹簧片、四个楔形块、四个支撑柱、支撑板上的四个内长方体凹槽和四个橡胶减震脚分别关于所述锥形凸台的中心轴线成中心对称关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电磁振动装置各个接触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尤其是提高弹簧片的使用寿命,与弹簧片组配合的四个楔形块和四个连接块更容易拆卸和更换,四个橡胶减震脚位于底板和支撑柱的中间位置,提高了整个机构的稳定性,电磁铁和衔铁处于整个机构的中心轴线位置上,使得电磁铁和衔铁工作时整个机构更加平稳。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振动装置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发明振动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3 为本发明振动装置中间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其中:1、圆柱凸台;2、连接块;3、连接板;4、锥形凸台;5、支撑板;6、支撑柱;7、底板;8、橡胶减震脚;9、楔形块;10、弹簧片;11、振动料斗;12、螺旋槽;13、衔铁;14、电磁线圈;15、电磁铁;16、中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明确,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如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解释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则方向性指示也相应的随之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72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张紧调节式传输带驱动装置
- 下一篇:多用途可拆分式双叶轮回转锁风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