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电极结构金属负极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26892.6 | 申请日: | 2017-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6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赵前永;姚莹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前永 |
主分类号: | H01M4/02 | 分类号: | H01M4/02;H01M4/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极 结构 金属 负极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多电极结构金属负极电池,特别是可以提高金属负极电池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对可移动式二次电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最广泛应用的二次电源为铅酸电池和锂离子电池。而随着人们生活要求的提升,对电池的容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锂离子电池虽然容量大大高于传统铅酸电池,但是由于正负极容量的限制,电池容量难以有大幅度提升。据推算,锂离子电池的极限能量密度为300Wh/kg左右,目前人们已经开发出250Wh/kg的锂离子电池,已经很难有大幅度提升的空间。而随着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要求的提高,电动交通工具对续航里程要求的提升,锂离子电池已经难以满足未来高能量密度的需求。
金属负极电池由于负极具有非常高的理论比容量、原料广泛、原材料价格低廉等优势而备受瞩目,近些年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锌-空气电池研发较早,技术门槛较低,已经出现较成熟产品,但仅为一次电池,使用范围有限。作为下一代金属负极电池,锂、钠、镁、钙、铝、铁等金属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尤其是金属锂因电位最低、理论容量最高、活性最高等优势而备受关注。目前,金属锂负极电池获得了广泛深入的研究,锂硫电池被认为是取代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电池,其实际能量密度可达500Wh/kg,可以使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达到600km以上;而被誉为终极电池的锂空气电池,理论容量可达5kWh/kg,实际容量可以做到1-2kWh/kg,一旦研发成功将大大改善人们的生活,具有非常诱人的前景和广阔的研究空间。
纵观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锂离子电池由锂电池发展而来。早期锂电池正极采用层状可插入锂离子材料,负极采用金属锂,具有较高的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但是,在循环过程中,负极金属锂表面容易形成锂枝晶,枝晶会逐渐长大,并最终刺穿隔膜,导致电池内短路,引起电池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电池的实用性。为了解决锂离子电池存在的安全隐患,人们发明了碳负极材料,大大提升了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并最终促进了电池技术的革命。虽然取得了安全性能的提升,但碳材料的理论容量远远低于金属锂,导致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难以提升。为了突破能量密度的限制,人们开始重新研究金属负极电池,但同样要面对金属负极表面易形成枝晶、易造成安全事故这些存在多年的难题。
为了解决负极金属枝晶存在的安全隐患,人们针对金属枝晶特别是锂枝晶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很难控制充放电过程中锂金属表面电流的均匀性,继而导致金属沉积过程出现一定的不均匀。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这种效应会逐渐放大,锂离子优先在枝晶表面析出,导致枝晶逐渐长大。通过不断探索,目前解决的方法主要有(1)对金属锂表面进行涂层或包覆处理,减少锂枝晶的生成;(2)在电池电解质中加入一些添加剂,使电池负极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钝化层;(3)在电解液中加入铷、铯等盐,这些原子会优先于锂离子在锂金属表面沉积,减少锂枝晶。但是,这些方法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锂枝晶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锂枝晶的产生,也无法解决锂枝晶生长带来的安全问题。采用改善措施以后,电池依然存在内短路与爆炸起火的安全隐患,给用户带来潜在危险。与锂枝晶类似,其他金属在循环过程中同样会形成枝晶带来安全隐患,只是目前研究相对较少,相关资料尚不完善。
对于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产品锂硫电池而言,除了锂枝晶问题,还有重要的问题是正极硫的“穿梭效应”,放电过程的中间产物多硫化锂溶解在电解液中,随着浓度的增加,会扩散迁移至锂负极附近,在锂负极表面直接与金属锂反应,再迁移至正极附近与硫反应,并不断穿梭于正负极之间。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导致电池库伦效率降低,正极硫的损失,以及腐蚀金属锂负极,是锂硫电池走向产业化的最大障碍之一。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是用多孔材料将活性物质硫吸附或包覆,降低中间产物的迁移,提升电池库伦效率,以及提升电池循环寿命。但是,该方法只能从正极角度减缓降低硫的穿梭,并不能彻底解决该现象,因而锂硫电池的库伦效率普遍低于常规锂离子电池。后来,大量研究者提出采用碳材料作为锂硫电池的负极,可以消除锂枝晶和穿梭效应的影响,但同样会带来电池能量密度大大降低、活性锂难以引入等问题,降低了锂硫电池本应拥有的高能量密度的优势,难以有广泛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金属负极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出现的枝晶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电极结构金属负极电池,消除金属枝晶带来的风险。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正极与金属负极之间,加入中间电极,并分别与正负极之间保持电子绝缘但离子可传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前永,未经赵前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68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