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内外双重加强结构的FF油罐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26761.8 | 申请日: | 2017-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9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袁君伟;朱明国;周振华;徐兴宝;俞飞鹏;刘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富仁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02 | 分类号: | B65D90/02;B65D90/04;B65D90/06;B65D90/08;B65D90/10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2210 | 代理人: | 陈强 |
地址: | 214432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内外 双重 加强 结构 ff 油罐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罐,尤其是涉及一种由双层玻璃钢制成、且具有内外加强筋结构的双层FF油罐以及该油罐的全新生产工艺,属于油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油罐均采用双层结构,内层壳体为钢材,外层壳体为绝缘防腐层,两层之间利用3D结构材料起到连接和支撑作用,且设置3D结构材料层后可利用测漏仪进行防漏检测;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上述结构存在以下不足:①由于内层壳体的材质为钢材,因此使得整个油罐不但重量大,影响搬运和安装,而且其耐腐蚀效果差(这是因为在超低硫的环境下,某些微生物快速生长并产生醋酸,从而对钢制壳体形成腐蚀),因此常规的钢制油罐寿命较短;②由于内壳体采用内筒体和封头相连接的方式构成,其对于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常规的生产工艺无法满足,导致连接效果差、影响密封效果和连接强度,降低了良品率;③封头连接处连接密封效果较差,容易发生渗漏;因此亟需一种全新结构的油罐或者其生产工艺来解决上述缺陷;④人孔和人井采用固定连接方式,但是由于测量、设计等误差,现场装配时往往与设计具有一定的偏差,从而影响现场安装,只能将油罐的人孔或人井返厂修正或就地进行切割调整,大大影响了其装配效率,增加了安装成本,不利于产品的推广利用;⑤常规的油罐生产工艺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人工进入模具内进行喷涂施工,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不良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连接精度高、密封性能好承压强度高且人孔和人井具有现场调节功能、同时生产工艺先进、环保安全的FF油罐及其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具有内外双重加强结构的FF油罐,所述油罐包含有罐体,所述罐体包含有外壳体、以及套装于外壳体中的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构成间隙层,所述内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衬层,所述第一内衬层上设置有第二内衬层,所述第二内衬层上设置有导电层;
所述内壳体包含有内筒体和设置于内筒体两端的封头,所述封头的外径等于内筒体的内径,所述封头插置于内筒体,且封头和内筒体的连接部打入有定位销钉;所述外壳体的外壁上安装有外加强筋,所述外加强筋和外壳体的外壁之间预埋有连接件,穿过外加强筋和连接件的螺栓连接扎带。
本发明一种具有内外双重加强结构的FF油罐,外壳体上安装有人孔固定筒,该人孔固定筒穿过外壳体、内壳体、第一内衬层、第二内衬层、导电层后与油罐内腔相连通,人孔连接筒的外壁底部安装有衬圆,人孔固定筒的底部安装有连接于外壳体上的角体,该衬圆与角体紧密结合,从而将人孔连接筒紧配放置于人孔固定筒上;所述外壳体的外部上固定安装有人井支架,所述人井支架上设置有外螺纹,人井连接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人井连接筒旋置于人井支架上。
本发明一种具有内外双重加强结构的FF油罐的制备工艺,所述工艺包含有下述步骤:
步骤1、支架准备;支架包含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通过轴承座架设于固定架上,中心轴由动力机构驱动旋转,所述中心轴上沿其轴向设置有多个作业圈,每个作业圈均包含有支撑杆一、支撑杆二、支撑杆三、固定弧形板、活动弧形板一和活动弧形板二,所述支撑杆一、支撑杆二和支撑杆三均匀固定连接在中心轴的外壁上,且支撑杆一、支撑杆二和支撑杆三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支撑杆二和支撑杆三经连接件与固定弧形板固定相连,所述固定弧形板的两端分别与活动弧形板一和活动弧形板二的一端相铰接,所述活动弧形板一和活动弧形板二的另一端上均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设置有供定位销插入的定位孔,所述支撑杆一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台推动气缸,且两台推动气缸的缸座均铰接于支撑杆一上,两台推动气缸的活塞杆分别与活动弧形板一、活动弧形板二相铰接;所述固定弧形板、活动弧形板一和活动弧形板二围合构成一环状结构;所述固定弧形板、活动弧形板一和活动弧形板二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通气孔;通气孔接入抽气设备进行吸气操作,从而使得固定弧形板、活动弧形板一和活动弧形板二表面形成负压,然后将塑料膜裹覆在作业圈的外表面上;通过通气孔对塑料膜进行吸附,从而保证其在卷绕过程中不会发生脱落,使得其更为平整,保证后期制作的精度;
步骤2、导电层制备;在支架的作业圈的外表面上塑料膜上设置导电层,导电层为石墨或云母粉;
步骤3、内衬层制备;在导电层外设置第一内衬层和第二内衬层构成内衬层;第一内衬层和第二内衬层均采用喷射工艺而成;
步骤4、内壳体制备;在内衬层外将浸润有树脂的纱线缠绕在内衬层外,缠绕过程中通过动力机构驱动中心轴进行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富仁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富仁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67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