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26147.1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1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曹东伟;季节;张艳君;许鹰;张海燕;夏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路高科(北京)公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7/24 | 分类号: | E01C7/24;C08L95/00;C08L6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乳化沥青 水性高分子 预处理 混凝土表面 混凝土路 基层路面 养生 混凝土 施工 废气排放量 混凝土摊铺 质量百分比 表面湿润 材料形成 常规路面 低温性能 高温性能 固化成型 覆盖层 耗能 矿料 碾压 摊铺 铺设 | ||
1.一种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基层路面的预处理;
(2)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混凝土的拌合;所述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混凝土中含有质量百分比2~35%、优选为4~20%的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余量为包括集料和矿粉的矿料;
(3)将经步骤(2)拌合的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混凝土摊铺于经步骤(1)预处理的基层路面;在摊铺后的混凝土表面铺设表面湿润的覆盖层,进行前期养生;
(4)将经所述前期养生后的混凝土表面进行碾压后,固化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由水、水性高分子改性剂和乳化沥青混合而成;优选所述水性高分子改性剂和乳化沥青的重量比为1~8:9~2;进一步优选所述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中水占的比例为0.1~0.5;
其中,所述水性高分子改性剂为单组份或双组份;所述双组份的水性高分子改性剂由水性树脂和固化剂组成;所述水性树脂选自水性环氧树脂、水性聚氨酯、水性丙烯酸树脂、水性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固化剂选自乙烯基三胺、氨乙基哌嗪、间苯二胺或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乳化沥青固含量为30%~7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高分子改性剂为单组份;当所述组分本身的含水率大于50%时,所述水的用量为该组分质量的1~2倍;当所述组分本身的含水率不大于50%时,所述水的用量为该组分质量的1.5~3倍;
或,所述水性高分子改性剂为双组份;当所述双组份中所重量较大的组分本身含水率大于50%,水的用量为所述双组份中粘稠度较大组分质量的1~2倍;当所述双组份中所重量较大的组分本身含水率不大于50%,水的用量为所述双组份中粘稠度较大组分质量的1.5~3倍;
优选地,所述拌合过程中,若集料的含水率小于2%,先在所述集料表面喷水润湿,再进行拌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拌合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
将双组份水性高分子改性剂中粘度相对较高的组分与水混合20~480s,再与另一组分混合20~480s,所述混合物中加入乳化沥青搅拌120~600s,得到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
或,将单组份水性高分子改性剂与水混合20~480s,所述混合物中加入乳化沥青搅拌120~600s,得到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
2)制备混合料:将集料与所述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在0~40℃下搅拌混合180s~600s,在所得混合物中加入矿粉搅拌混合60s~300s,即可;
优选地,所述拌合可在拌合厂拌合或在现场拌合;当在拌合厂拌合时,采用具有搅拌措施的运输车将原料运输到摊铺现场,并在运输过程中搅拌10~20次/分钟;当运输时气温低于30℃时,运输时间不超过90min,当运输时气温高于30℃时,运输时间不超过6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基层路面的预处理是对待铺设沥青路面的基面清洁,通过清扫或高压水冲洗或空压机清除或其他方法清除石子、浮渣、粉尘、油或其他杂质杂物,再喷洒或涂抹粘层油;
优选所述粘层油用量为0.4~1.2kg/m2;进一步优选所述粘层油为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热沥青、改性沥青、水性高分子、环氧树脂、环氧沥青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所述覆盖层为喷淋水雾的薄膜或土工布;
或/和,所述前期养生到混凝土表层颜色变黑且变黑的深度超过所述矿料中所含公称粒径大于等于4.75mm集料的粒径的1/3时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路高科(北京)公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学,未经中路高科(北京)公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614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