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缩宫素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5726.4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90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孙鹏程;刘旭安;梁振纲;马小强;冯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凯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7/16 | 分类号: | C07K7/16;C07K1/06;C07K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加贵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缩宫素 制备 产率 前体 合成 固相合成法 液相合成法 中间体缩合 固相载体 生物效价 切肽 脱去 效价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缩宫素的制备方法,以CTC树脂为固相载体,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第一中间体,液相合成法合成第二中间体,然后再将两个中间体缩合得到缩宫素前体,将所述缩宫素前体依次脱去其中的Trt和切肽,得到缩宫素。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化了缩宫素的制备步骤,降低了缩宫素制备成本,具有较高的产率;而且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缩宫素具有较高的纯度和效价。实施例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得到的缩宫素纯度高达99%以上,缩宫素纯化产率高达46.5%,生物效价高达560IU/mg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肽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缩宫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缩宫素又称催产素,是一种子宫收缩药,临床用于催产、引产、防治产后出血和产后复旧不全,并有促进泌乳作用。
目前,国内的缩宫素原料药基本上自猪或牛下丘脑垂体后叶中提取,效价160IU/ml,效价低,并且动物来源的产品存在生物安全性风险,同时存在加压素等杂质,难以被纯化除去。
人工合成缩宫素的方法主要包括固相合成法和液相合成法,目前,缩宫素合成方法主要有液相法和Fmoc固相法。其中,中国发明专利ZL2010102549195公布了一种液相合成缩宫素的方法:该方法用金属钠/液氨法脱去保护基,然后,用空气氧化法形成二硫键,收率25%,未见生物效价报道;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5101123565)公布了一种固相合成缩宫素的方法:该方法以Rink Amide树脂为固相载体,Fmoc保护氨基酸为单体,其中半胱氨酸采用Fmoc-Cys(Trt)-OH,使用哌啶作为脱帽试剂,依次逐个合成了保护缩宫素氨基酸序列,然后,将肽链从树脂上切割下来,乙醚沉淀切肽溶液获得还原性缩宫素后,在偏碱性溶液中(pH7-8)用空气、或双氧水进行氧化,形成二硫键,收率21%,未见报道效价;中国发明专利(ZL201210256922X)公布了一种固相合成缩宫素的方法:该方法以Rink Amide树脂为固相载体,Fmoc保护氨基酸为单体,其中N末端半胱氨酸采用Boc-Cys(Trt)-OH,使用哌啶作为脱帽试剂,依次逐个合成了保护缩宫素氨基酸序列,然后,将肽链从树脂上切割下来,乙醚沉淀切肽溶液获得未环化的缩宫素后,在偏碱性溶液中用空气、或双氧水进行氧化,形成二硫键,其收率33%,未见报道效价。这些缩宫素固相合成法的共同点是:1)环化反应均采用空气氧化法、或双氧水氧化法形成二硫键,收率最高为33%;2)N末端氨基在未保护(游离)状态下进行环化反应;3)脱帽试剂均采用易制毒化学品哌啶;4)未见报道缩宫素的生物效价、或可参考的生物效价。
综上所述,使用易制毒化学品哌啶、乙醚等,难以掌控的反应条件(如金属钠/液氨等);现有技术中缩宫素的合成方法反应步骤多,产率、纯度不能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产率高的缩宫素合成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缩宫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CTC树脂为固相载体,将氨基酸保护单体Fmoc-Cys(Trt)-OH,Fmoc-Asn(Trt)-OH,Fmoc-Gln(Trt)-OH,Fmoc-Ile-OH,Fmoc-Tyr(tBu)-OH,,和Boc-Cys(Trt)-OH在缩合剂和碱性条件下依次进行缩合反应,得到第一中间体;脱帽试剂为哌嗪溶液,所述第一中间体的氨基酸序列为:Boc-Cys(Trt)-Tyr(tBu)-Ile-Gln(Trt)-Asn(Trt)-Cys(Trt)-OH;
2)以Fmoc-Pro-Leu-OH,Gly-NH2,BOP,HOBt为原料,合成Fmoc-Pro-Leu-Gly-NH2,用二乙胺脱去Fmoc-Pro-Leu-Gly-NH2上的Fmoc得到第二中间体;所述第二中间体的氨基酸序列为:H-Pro-Leu-Gly-NH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凯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兰州凯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57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鲷鱼抗氧化多肽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提纯纽莫康定B0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