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信标方式实现对讲机定位的方法及可定位对讲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4979.X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85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白建彬;黄晓利;杨旭辉;李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航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3827 | 分类号: | H04B1/3827;H04W64/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市华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2 | 代理人: | 张海青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信标 方式 实现 对讲机 定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信标方式实现对讲机定位的方法及可定位对讲机;通过信标方式实现对讲机定位的方法为:在对讲机上安装信标器,信标器的供电由对讲机或电池提供,在对讲机的周边设置定位系统,信标器位于定位系统的定位信号接收范围内,定位时,信标器定时向外广播报文;定位系统接收该广播的报文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该广播的报文中的MAC地址和RSSI值进行对讲机位置信息的获取;可定位对讲机含有对讲机,对讲机上安装有定时向外广播报文的信标器,信标器的供电由对讲机或电池提供;本发明在室内和室外都能准确定位,且性价比高。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讲机定位的方法及可定位对讲机,特别涉及一种通过信标方式实现对讲机定位的方法及可定位对讲机。
(二)、背景技术:
在对讲机领域中,现有的设备类型从定位角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的模拟或数字对讲机,仅仅具有寻呼对讲的功能,无定位功能,只能够实现对讲机携带人员之间的通话;另一种是具有GPS定位功能的对讲机,该类型的对讲机兼有普通对讲机的寻呼功能和GPS定位功能,能够实现对讲机携带人员之间的通话和对讲机的实时定位,但在室内的环境中,GPS定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够实现准确定位。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及时掌握对讲机配备人员的位置信息,以便对其工作进行实时的监管,以及有突发状况时能够进行及时的救援,如果对讲机在室内的环境中不能够实现准确定位,将会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信标方式实现对讲机定位的方法及可定位对讲机,该对讲机定位的方法及可定位对讲机在室内和室外都能准确定位,且性价比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通过信标方式实现对讲机定位的方法,具体为:在对讲机上安装信标器,信标器的供电由对讲机或电池提供,在对讲机的周边设置定位系统,信标器位于定位系统的定位信号接收范围内,定位时,
信标器定时向外广播报文;
定位系统接收该广播的报文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该广播的报文中的MAC
地址和RSSI值(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进行对讲机位置信息的获取。
MAC(Media Access Control或者Medium Access Control)地址,意译为媒体访问控制,或称为物理地址、硬件地址,用来定义网络设备的位置。
定位系统中含有N个定位基站和一个定位服务器,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定位基站和定位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络通讯,定位基站接收信标器广播的报文并进行处理,得到MAC地址和RSSI值,然后将MAC地址和RSSI值发送给定位服务器,定位服务器根据各定位基站发来的MAC地址和RSSI值判断出对讲机与各定位基站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取到对讲机的位置信息。
为了更加精确定位,定位基站的个数N还可以进一步限定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
信标器的发射功率根据定位范围的大小来设置(设置范围为-23dBm到14dBm),信标器定时广播的时间间隔根据定位实时性的强弱来设置;信标器的通话状态信号检测端与对讲机的通话状态信号输出端连接,信标器检测对讲机的通话状态并将该通话状态信息广播出去,定位基站接收信标器广播的通话状态信息并发送给定位服务器。
对讲机的通话状态含有呼叫状态和接听状态。
当信标器的供电由对讲机提供时,对讲机输出的电源通过电源变换器变换后给信标器供电。
信标器为WiFi信标器或蓝牙信标器(iBeacon);当信标器为WiFi信标器时,定位系统为WiFi定位系统;当信标器为蓝牙信标器时,定位系统为蓝牙定位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航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航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49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触觉感知的智能穿戴系统
- 下一篇:在多处理器系统中的存储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