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抗冲聚乙烯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24884.8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9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星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23/06;C08L51/06;C08L91/06;C08L23/28;C08K3/30;C08K5/098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周涛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氯乙烯 聚乙烯 高抗 高度支化 抗冲击改性剂 重均分子量 门尼粘度 原料组份 聚合度 润滑剂 稳定剂 相容剂 支化度 重量份 生产成本 加工 | ||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高抗冲聚氯乙烯及其加工方法,按重量份100份计,所述高抗冲聚氯乙烯的原料组份包括:PVC树脂100份,高度支化聚乙烯5~25份,相容剂2~15份,稳定剂0.5~8份,润滑剂0.5~5份,其中,PVC树脂为聚合度是1400~1600的PVC树脂,高度支化聚乙烯的支化度为70~130个支链/1000个碳,重均分子量为6.6万~43.6万、门尼粘度ML(1+4)125℃为6~93。其有益效果是,高抗冲聚氯乙烯以高度支化聚乙烯为抗冲击改性剂可以大幅度降低高抗冲聚氯乙烯的生产成本,适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料改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抗冲聚氯乙烯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PVC)主要用作建筑材料和塑料管道。PVC塑料异型材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室内外门窗及装饰行业,具有保温、密封、节能、隔音、成本适中等优良特性,产品自问世以来,得到迅速发展。PVC管材具有重量轻、耐腐蚀、强度高、耐侯性和阻燃性好等优点。但PVC本身也存在一些缺点,如低温脆性、冲击强度低、抗开裂性能差,给安装和使用带来较多问题和不便。因此,必须对PVC的冲击性能加以改进。
目前,PVC常用抗冲击改性剂有氯化聚乙烯、聚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接枝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丙橡胶等。这些抗冲击改性剂的制造成本较高,导致用它们改性PVC来加工得到抗冲聚氯乙烯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抗冲聚氯乙烯及其加工方法。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高抗冲聚氯乙烯,其中,按重量份100份计,所述高抗冲聚氯乙烯的原料组份包括:PVC树脂100份,高度支化聚乙烯5~ 25份,相容剂 2~15份,稳定剂0.5 ~ 8份,润滑剂 0.5 ~ 5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PVC树脂为聚合度是1400~1600的PVC树脂。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高度支化聚乙烯的支化度为70~130个支链/1000个碳,重均分子量为6.6万~43.6万、门尼粘度ML(1+4)125℃为6~93。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当所述高度支化聚乙烯的支化度70~130个支链/1000个碳时,其甲基含量为46.8~66.5mol%、乙基含量为7.2~18.3mol%、丙基含量为4.6~8.3mol%、丁基含量为3.2~6.7mol%、戊基含量为3.2~5.2mol%、碳数≥6支链含量为12.1~15.3mol%。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相容剂包含氯化聚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三元乙丙橡胶、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稳定剂包含三盐基硫酸铅、二盐基亚硫酸铅、硬脂酸钙、硬脂酸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锡、马来酸二丁基锡、双(马来酸单丁酯)二丁基锡、马来酸二正辛基锡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润滑剂包含硬脂酸、石蜡、微晶蜡、氧化聚乙烯蜡、聚乙烯蜡中的至少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高度支化聚乙烯为乙烯均聚物,是一种高性能聚烯烃产品,在常温下呈橡胶弹性,具有密度小、弯曲大、低温抗冲击性能高、易加工等特点。乙烯是最便宜、来源最丰富的烯烃单体,通过乙烯均聚制备的高度支化聚乙烯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用高度支化聚乙烯代替氯化聚乙烯、聚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接枝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丙橡胶等抗冲击改性剂可以大幅度降低高抗冲聚氯乙烯的生产成本,适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星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星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48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音微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基于高分子材料的建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