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病毒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4331.2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47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胡步荣;陈亚雄;段招军;潘冬;杜亚蓉;谢广成;庞立丽;宋敬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
主分类号: | C12N7/00 | 分类号: | C12N7/00;C12N5/071;A61K39/23;A61K39/125;A61P31/14;A61P31/20 |
代理公司: | 11245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关畅;任凤华 |
地址: | 730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病毒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病毒培养方法。本发明公开的病毒培养方法包括利用三维细胞培养方法培养动物细胞,得到三维培养的细胞;用病毒接种所述三维培养的细胞进行所述病毒的培养;所述病毒以动物为宿主;所述动物为下述a1)或a2):a1)哺乳动物;a2)人;所述病毒为下述1)或2):1)在二维细胞中不能培养的病毒;2)在二维细胞中能培养但培养效率低的病毒;所述病毒为下述b1)或b2):b1)呼吸道病毒;b2)博卡病毒或C组鼻病毒;所述动物细胞为哺乳动物细胞。实验证明,本发明的病毒培养方法可以成功培养在二维细胞中不能培养或能培养但培养效率低的病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中,病毒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病毒感染是导致全球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许多病毒具有感染力强、传播快、潜伏期短、发病急、病后免疫力不能持久等特点,极易造成疾病大流行。然而,病毒研究的发展常常与病毒培养有密切的关系。目前,部分新发呼吸道病毒(如人冠状病毒和人偏肺病毒等)的体外培养分离率(增殖效率)非常低,还有部分新发呼吸道病毒(如人博卡病毒和C组鼻病毒等)则缺乏体外细胞培养模型。这极大地阻碍了新发呼吸道病毒的研究工作。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新一代细胞技术平台来解决这些病毒体外难于培养的问题。体外组织细胞培养是开展新病毒分离鉴定、致病机理及疫苗研发等工作不可或缺的技术平台。
在病毒学的发展史中,利用体外培养的动物组织、胚胎或细胞,分离或培养病毒是突破性的成就。动物组织、胚胎等主要是选取易感动物如家兔、小白鼠、大白鼠、豚鼠、仓鼠等选择对目的病毒敏感的试验动物品种、品系,以适宜的接种途径和剂量接种病毒,分离病毒,并借助感染范围试验鉴定病毒。动物模型可以观察病毒对机体的侵害,造成的病理变化部位,也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操作简单,但实验动物个体差异大,且价格昂贵,还需准备畜舍,实验中受环境因素影响大,不可控因素多。
三维(3D)细胞培养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方法及支持材料,模拟有机体内生长模式,使培养细胞在体外呈现空间立体方式生长,形成类似有机体内组织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培养病毒,尤其是在传统的体外细胞培养中不能或不易培养的病毒,在利用本发明的病毒培养方法成功培养该类不易培养的病毒后,可以得知该类病毒的特点是在二维细胞中不能培养、或在二维细胞中能培养但不能或不易分离或分离效率低。所述二维细胞是指单个细胞或由单个细胞组成的细胞群,所述细胞群不具有类似于或同于所述单个细胞来源的动物组织的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病毒培养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病毒培养方法,包括利用三维细胞培养方法培养动物细胞,得到三维培养的细胞;用病毒接种所述三维培养的细胞进行所述病毒的培养。
所述三维培养的细胞具有类似于或同于所述动物细胞来源的动物组织的结构。所述三维培养的细胞均能形成三维立体细胞,而且细胞表面多突触。所述三维培养的细胞具体可为含有所述动物组织特异型蛋白质的细胞。
上述病毒培养方法中,所述病毒可以以所述动物为宿主。所述动物可为哺乳动物。所述哺乳动物具体可为人。
上述病毒培养方法中,所述病毒可为在现有的病毒培养方法中不能培养、或能培养但不能或不易分离或分离效率低的病毒。所述现有的病毒培养方法可为以下A1-A3这三种中的任一种:
A1.动物接种;
A2.鸡胚接种;
A3.组织培养;所述组织培养是指对动物细胞或组织或器官进行培养后再接种病毒培养病毒。所述对动物细胞进行培养是指对动物细胞进行二维的培养。所述二维的培养可为培养得到所述二维细胞的培养。
上述病毒培养方法中,所述病毒可为下述1)或2):
1)在二维细胞中不能培养的病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43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