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燃烧处理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24306.4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5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曹文波;张文锐;魏凌敏;舒志强;唐武才;李启仁;李文龙;郎志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未名鼎和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4 | 分类号: | F23G5/04;F23G5/46;F23J15/06;F23J15/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9 | 代理人: | 屈科辉,傅磊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燃烧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燃烧处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处理问题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和焚烧两种方式,采用填埋式处理垃圾会造成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现在这种方式已逐渐被淘汰;采用焚烧的方式进行垃圾处理,不仅能够回收利用焚烧产生的热量,还能够对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性烟气进行过滤处理,避免污染环境与空气。
在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专利中,申请号:201620218699.3中公开了一种便于焚烧垃圾的装置,包括料箱、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炉体;料箱的顶壁上设有进料口,料箱的底壁的内表面设有滑槽,料箱的底壁上设有出料口、排水口,出料口、排水口沿滑槽的长度方向分布,进料口在料箱底壁上的投影位于出料口的外侧;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均与滑槽可移动连接;第一隔板靠近第二隔板的表面设有多个并排布置的第一凸筋,第二隔板靠近第一隔板的表面设有多个并排布置的第二凸筋;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第一隔板向第二隔板方向或远离第二隔板方向移动;第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第二隔板向第一隔板方向或远离第一隔板方向移动。申请人在使用时,发现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而且,在利用料想加入垃圾时,料想内的水分较多,影响燃烧,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垃圾燃烧处理的装置,效果好。
一种垃圾燃烧处理的装置,包括炉体、料箱、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吸风机、箱体、多个由导热材料制成的降温管、排气管、空气罐、储气箱;
炉体上设有排气孔;
料箱安装在炉体的顶壁上,料箱与炉体连通;
第一连接管置于料箱的内侧,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排气孔连接;吸风机安装在第二连接管上;
箱体内设有容纳空间,箱体上设有进气孔、出气孔,进气孔、出气孔均与容纳空间连接;
多个降温管均置于容纳空间内,多个降温管依次布置,多个降温管依次连接,其中,第一个降温管与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最后一个降温管与排气管连接;排气管置于箱体的外侧;
空气罐与进气孔连接;储气箱与出气孔连接。
优选的,第一连接管成螺旋状布置。
优选的,还包括燃烧箱、点火机构、第一供气管、第一阀门;上述第一个降温管通过燃烧箱与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点火机构置于燃烧箱内;储气箱通过第一供气管与燃烧箱连接;第一阀门安装在第一供气管上。
优选的,还包括供氧管、第二供气管、第二阀门,供氧管置于炉体内,供氧管上设有出气口,供氧管通过第二供气管与储气箱连接;第二阀门安装在第二供气管上。
优选的,还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冷却管,冷却管的第一端封闭,冷却管的第一端置于燃烧箱内,冷却管的第二端与外界连接。
优选的,降温管沿竖直方向布置,任意相邻两个降温管之间的间距相等;
还包括多个喷洒单元、液压泵、驱动单元,多个喷洒单元与多个降温管一一对应设置,喷洒单元包括喷洒管、从动齿轮,喷洒管沿竖直方向布置,喷洒管的底端穿过箱体并置于降温管的内侧,喷洒管上设有出液孔,出液孔置于降温管内,喷洒管与箱体、降温管均转动连接;从动齿轮安装在喷洒管上,任意相邻两个喷洒管上的从动齿轮均相互啮合;液压泵用于向喷洒管中通入流体介质;驱动单元用于带动从动齿轮转动。
优选的,出液孔自内向外逐渐向上倾斜布置。
优选的,箱体的下部设有储存腔及与储存腔连接且可关闭的排杂孔,储存腔置于容纳空间的下方;
还包括多个排液管,多个排液管分别与多个降温管一一对应设置,排液管的顶端与降温管连接,排液管的底端与储存腔连接,排液管的底端置于排杂孔的下方。
优选的,降温管的内径自上往下逐渐增大。
本发明中,垃圾经过料箱进入炉体内,垃圾在炉体内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高温尾气,在吸风机的作用下,高温尾气进入第一连接管内,进而对料箱内的垃圾进行加热,除去垃圾中的水分,便于加热,也能够对第一连接管内的高温尾气进行降温除尘。
第一连接管内的高温尾气进入降温管内,而后经过排气管排出;通过设置多个降温管,提高降温时间,提高降温效果。
利用空气罐向容纳空间内通入空气,利用空气对降温管内的高温尾气进行降温除尘。容纳空间内的空气经过出气孔储存在储气箱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未名鼎和环保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未名鼎和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43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量平衡型垃圾焚烧系统
- 下一篇:新型哑铃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