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容耦合的柔性生物电极阵列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4014.0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03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林媛;陈昌勇;文一戈;姚光;黄龙;高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293 | 分类号: | A61B5/293;B81B3/00;B81C1/00;A61K50/00;A61B5/263;A61B5/268;A61B5/277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甘茂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容 耦合 柔性 生物 电极 阵列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电容耦合的柔性生物电极阵列,包括柔性介电层、金属电极阵列和柔性保护层,所述金属电极阵列位于柔性介电层之上,所述金属电极阵列由其上方的柔性保护层包裹,金属电极阵列的焊盘裸露;所述柔性介电层采用钛酸钡/聚酰亚胺(BT/PI)复合薄膜,所述柔性保护层采用聚酰亚胺(PI)薄膜;
所述基于电容耦合的柔性生物电极阵列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 1:在硅片(Si)上旋涂一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然后加热固化;
步骤 2:在步骤1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旋涂一层钛酸钡/聚酰亚胺复合薄膜,随后加热固化;所述钛酸钡/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过程为:
1)将40克粒度小于100纳米的BT粒子加入到100毫升/99.7%的乙醇溶液中,超声分散后加入1克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TPS),室温搅拌10分钟,再在70摄氏度下搅拌1小时,然后离心、酒精清洗、50摄氏度干燥,得到改性后的BT粒子;
2)以1:1.02二氨基二苯醚(ODA):均苯四甲酸酐(PMDA)的单体摩尔比分别称量ODA:3.3723克,PMDA:3.7149克,并将ODA放入三口瓶中;
3)量取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60毫升,将其倒入三口瓶中;
4)将溶有ODA的三口瓶固定,常温搅拌15分钟,以使单体完全溶解;
5)将改性后的BT粒子4.72克加入步骤4)所得溶液中,超声30分钟使得颗粒完全分散;
6)将称量好的单体PMDA 分成8次先后加入到步骤5)所得混合液中;每两次添加单体PMDA的间隔时间为10分钟;待所有单体PMDA加完并且溶解之后,在室温下快速搅拌混合液2小时,得到BT、聚酰氨酸(PAA)与溶剂DMAC的混合液;
7)将步骤6)所得BT、聚酰氨酸(PAA)与溶剂DMAC的混合液旋涂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
步骤 3:利用光刻技术和磁控溅射技术在步骤2得到的钛酸钡/聚酰亚胺复合薄膜表面制备金属电极阵列;
步骤 4:在步骤3得到的金属电极阵列的表面旋涂一层聚酰亚胺薄膜,然后加热固化;
步骤 5:利用光刻技术在步骤4得到的聚酰亚胺薄膜表面进行光刻,暴露金属电极阵列的焊盘;
步骤 6:在步骤5的基础上,溶解PMMA层,将柔性生物电极阵列从Si基底上剥离,即得到所述基于电容耦合的柔性生物电极阵列。
2.按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电容耦合的柔性生物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酸钡/聚酰亚胺(BT/PI)复合薄膜中钛酸钡的含量为30~40wt%。
3.按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电容耦合的柔性生物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介电层的厚度为1~3μm。
4.按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电容耦合的柔性生物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阵列采用金(Au)电极阵列,厚度为100~300nm。
5.按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电容耦合的柔性生物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保护层的厚度为2~3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401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气式多电极脑电帽
- 下一篇:一种磁共振延时成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