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脉冲式变成份细水雾灭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3927.0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19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春;徐绍亮;马砺;邓军;杨元博;袁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C31/07 | 分类号: | A62C31/07;A62C31/28 |
代理公司: | 西安汇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4 | 代理人: | 邢立立 |
地址: | 710054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脉冲 成份 水雾 灭火 系统 | ||
1.一种脉冲式变成份细水雾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1)、两位三通电磁阀门(2)、液位控制器(3)、启动装置(4)、第一高压水泵(5)、第二高压水泵(6)、循环计时器(7)、至少一组水雾状细水雾喷头组和至少一组细水雾喷头组;
所述水箱(1)包括完全隔绝的第一空间(221)和第二空间(222),所述第一空间(221)被清水占据,所述第二空间(222)被含有灭火添加剂的水占据;所述第一空间(221)内的水通过第一管道(8)输送至所述第一高压水泵(5),所述第一空间(221)内的水还通过第二管道(9)输送至所述两位三通电磁阀门(2)的一进水口,所述第二空间(222)内的水通过第三管道(10)输送至所述两位三通电磁阀门(2)的另一进水口,所述两位三通电磁阀门(2)的出水口通过第四管道(11)与所述第二高压水泵(6)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液位控制器(3)的液位控制器探头(331)置于第一空间(221)内,所述液位控制器(3)与所述两位三通电磁阀门(2)电连接;
所述启动装置(4)的输出端通过高压水泵控制柜(12)分别与所述第一高压水泵(5)和第二高压水泵(6)的控制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高压水泵(5)的出水口处安装有第五管道(13),所述水雾状细水雾喷头组通过水雾状细水雾喷头控制阀与所述第五管道(13)连通,所述水雾状细水雾喷头控制阀的控制端与所述启动装置(4)的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高压水泵(6)的出水口处安装有第六管道(14),所述细水雾喷头组通过细水雾喷头控制阀与所述第六管道(14)连通,所述细水雾喷头控制阀的控制端通过所述循环计时器(7)与所述启动装置(4)的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水雾状细水雾喷头组和细水雾喷头组交替设置;
该系统安装在公交车上;
所述水雾状细水雾喷头组具有两组,分别为第一水雾状细水雾喷头组(19)和第二水雾状细水雾喷头组(20),细水雾喷头组具有三组,分别为第一细水雾喷头组(26)、第二细水雾喷头组(27)和第三细水雾喷头组(28),两组水雾状细水雾喷头组和三组细水雾喷头组间隔交替设置;
第五管道(13)上分有两条干路管道,分别为第一干路管道(17)和第二干路管道(18),通过第一干路管道(17)和第二干路管道(18)将第一水雾状细水雾喷头组(19)和第二水雾状细水雾喷头组(20)与第五管道(13)连通,在第一干路管道(17)和第二干路管道(18)还分别安装有第一水雾状细水雾喷头控制阀(21)和第二水雾状细水雾喷头控制阀(22),第一水雾状细水雾喷头控制阀(21)和第二水雾状细水雾喷头控制阀(22)受控于启动装置(4),而在第六管道(14)上分有三条干路管道,分别为第三干路通道(23)、第四干路通道(24)和第五干路通道(25),通过第三干路通道(23)、第四干路通道(24)和第五干路通道(25)将第一细水雾喷头组(26)、第二细水雾喷头组(27)和第三细水雾喷头组(28)与第六管道(14)连通,在第三干路通道(23)、第四干路通道(24)和第五干路通道(25)上还分别安装有第一细水雾喷头控制阀(29)、第二细水雾喷头控制阀(30)和第三细水雾喷头控制阀(31),第一细水雾喷头控制阀(29)、第二细水雾喷头控制阀(30)和第三细水雾喷头控制阀(31)受控于循环计时器(7),循环计时器(7)受控于启动装置4;
第一细水雾喷头组(26)由细水雾喷头A、细水雾喷头B、细水雾喷头1a、细水雾喷头1b组成,其中细水雾喷头A、细水雾喷头B设置于车厢底部上,细水雾喷头A、细水雾喷头B的连接线垂直投射到公交车车厢顶部的投影线,作该投影线的垂直平分线,该垂直平分线与公交车厢体上部边缘相交形成一条线段,把该线段均分为三段,细水雾喷头1a、细水雾喷头1b布置在该线段的两个均分点上,细水雾喷头A、细水雾喷头B串联在同一管路中,其余管路沿着公交边缘与串联的细水雾喷头1a、细水雾喷头1b并联一起,流经第三干路通道(23)的液体向细水雾喷头A、细水雾喷头B、细水雾喷头1a、细水雾喷头1b供水;
第二细水雾喷头组(27)由细水雾喷头2a、细水雾喷头2b、细水雾喷头C、细水雾喷头D组成,其中细水雾喷头C、细水雾喷头D设置于车厢底部上,细水雾喷头C、细水雾喷头D的连接线垂直投射到公交车车厢顶部的投影线,作该投影线的垂直平分线,该垂直平分线与公交车厢体上部边缘相交形成一条线段,把该线段均分为三段,细水雾喷头2a、细水雾喷头2b布置在该线段的两个均分点上,细水雾喷头C、细水雾喷头D串联后与串联的细水雾喷头2a、细水雾喷头2b并联,细水雾喷头C、细水雾喷头D、细水雾喷头2a、细水雾喷头2b由第四干路管道(24)供水,连接的管路沿车厢体布置;
第三细水雾喷头组(28)由细水雾喷头3a、细水雾喷头3b、细水雾喷头E、细水雾喷头F组成,其中细水雾喷头E、细水雾喷头F设置于车厢底部上,细水雾喷头E、细水雾喷头F的连接线垂直投射到公交车车厢顶部的投影线,作该投影线的垂直平分线,该垂直平分线与公交车厢体上部边缘相交形成一条线段,把该线段均分为三段,细水雾喷头3a、细水雾喷头3b布置在该线段的两个均分点上,细水雾喷头E、细水雾喷头F串联后与串联的细水雾喷头3a、细水雾喷头3b并联,细水雾喷头E、细水雾喷头F、细水雾喷头3a、细水雾喷头3b由第五干路管道(25)供水,连接的管路沿车厢体布置;
第一水雾状细水雾喷头组(19)由细水雾喷头4a、细水雾喷头4b组成,细水雾喷头B、细水雾喷头C的连接线垂直投射到公交车车厢顶部的投影线,作该投影线的垂直平分线,该垂直平分线与公交车厢体上部边缘相交,形成一条线段,把该线段均分为三段,细水雾喷头4a、4b布置在该线段的两个均分点上,细水雾喷头4a、细水雾喷头4b串联,细水雾喷头4a、细水雾喷头4b由流经第一干路管道(17)的水进行供水,连接的管路沿车厢体布置;
第二水雾状细水雾喷头组(20)由细水雾喷头5a、细水雾喷头5b组成,细水雾喷头D、细水雾喷头E的连接线垂直投射到公交车车厢顶部的投影线,作该投影线的垂直平分线,该垂直平分线与公交车厢体上部边缘相交,形成一条线段,把该线段均分为三段,细水雾喷头5a、细水雾喷头5b布置在该线段的两个均分点上,细水雾喷头5a、细水雾喷头5b串联,细水雾喷头5a、细水雾喷头5b由流经第二干路管道(18)的水进行供水,连接的管路沿车厢体布置;
所述两位三通电磁阀门(2)与所述第二管道(9)相连通的进水口比所述两位三通电磁阀门(2)与所述第三管道(10)相连通的进水口先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392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