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致密砂岩不同赋存状态原油分类提取及比例标定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2984.7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10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王琪;马晓峰;邓秀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1N33/28;G01N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致密 砂岩 不同 状态 原油 分类 提取 比例 标定 新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密砂岩不同赋存状态原油分类提取及比例标定新方法,该方法结合温压流体共控仪将致密砂岩内游离态、封闭态、物理吸附态、化学吸附态、碳酸盐胶结物内及长石石英内原油进行分类提取,并根据不同相态原油轻烃损失程度差异进行了准确校正及含量比例标定。该方法将静态观察与动态提取进行了有效结合,通过可视化观察及温压条件控制保证了每一类原油提取含量的精准无误,首次将游离态与封闭态原油结合油层实际地质条件进行了分离,首次将物理吸附态与化学吸附态原油进行了准确提取及含量标定。该方法对于致密砂岩内不同赋存状态原油的精确提取,保证了后续地化参数分析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致密砂岩不同赋存状态原油分类提取及比例标定新方法。
背景技术
致密油是指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生油岩中或与生油岩互层、紧邻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储集岩中,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的石油聚集,是一种非常规石油资源。与以往开发的低孔低渗油藏相比,其成藏机理更复杂、孔喉更细微、填隙物含量更高、勘探难度更大。自从2008年Williston盆地Elmcoulee油田Bakken组致密油实现规模开发后,美国开始高度重视致密油勘探开发。2010年,美国境内致密油生产井已有2362口,单井产油12t,已累计产油3192×104t,预计2020年全美致密油产量将达到1.5×108t。目前,我国在致密油勘探方面已有良好开端,在5个盆地中发现致密油,展示了良好的勘探潜力,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率先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工业化生产的成熟致密油区,四川盆地侏罗系的致密储层已有146口累计产量超过万吨的油井,是国内现实的接替致密油区。
致密砂岩内原油赋存状态多样,不同赋存状态原油的有效提取及分类测试评定对致密砂岩油气藏成藏机理研究与开发决策制定意义重大。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砂岩分步破碎索氏抽提法”存在很多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致密砂岩不同赋存状态原油分类提取及比例标定新方法,该方法结合温压流体共控仪将致密砂岩内游离态、封闭态、物理吸附态、化学吸附态、碳酸盐胶结物内及长石石英矿物颗粒内原油进行分类提取,并根据不同相态原油轻烃损失程度差异进行了准确校正及含量比例标定。
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致密砂岩不同赋存状态原油分类提取及比例标定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经过预处理的致密砂岩岩心柱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用体积比为93:7的二氯甲烷-甲醇溶剂索氏抽提获得储层连通孔隙系统中的游离烃类;
步骤2、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岩样在原油开发过程中的地层温度及小于界限压力条件下用体积比为93:7的二氯甲烷-甲醇溶剂在温压流体共控仪中获得二类游离烃类;
步骤3、对样品保温升压,在大于界限压力条件下用体积比为93:7的二氯甲烷-甲醇溶剂在温压流体共控仪中获得储层最小流动孔喉半径以下储集空间中的物理吸附烃类;
步骤4、将完成步骤3的岩心低温破碎至1-2mm,用体积比为93:7的二氯甲烷-甲醇溶剂索氏抽提获得储层非连通封闭孔隙系统中的封闭烃类;
步骤5、继续低温破碎样品至单矿物颗粒,用显微镜随时观察,以控制分离程度,用体积比为93:7的二氯甲烷-甲醇溶剂索氏抽提获得矿物表面化学吸附烃类;
步骤6、对步骤5处理的单矿物样品用6%的盐酸溶液处理,处理后的溶液用溶剂萃取,得到碳酸盐胶结物内的烃类;
步骤7、酸处理后的样品用蒸馏水冲洗至中性,干燥后利用体积比为93:7的二氯甲烷-甲醇溶剂索氏抽提获得部分矿物颗粒表面残留的化学吸附烃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29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