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块设备写IO整形和多控制器同步系统及同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022292.2 | 申请日: | 2017-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63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道邦;王成武;周泽湘;李艳国;段舒文;于召鑫;潘兴旺;张恒;马赵军;王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同有飞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正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王民盛 |
| 地址: | 100096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备 io 整形 控制器 同步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决多控制器中块设备写IO的整形和同步方法,属于海量数据存储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在控制器实现虚拟块设备驱动,与底层块设备绑定,对服务器端的写IO请求整形和多控制器集群之间的同步,包括了块设备过滤驱动、IO整形模块、读间隙模块、缓存池、转发模块和IO下刷模块等。后端的物理块设备为共享型设备,包括FC等映射的共享磁盘,或通过SAS和其他方式连接的磁盘。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解决多控制器数据同步时,无需占用双倍空间;解决多控制器集群存储中写IO性能优化和缓存一致性问题,充分发挥块设备的带宽性能,避免多次寻道的时间浪费,降低底层磁盘的写抖动和响应延时;写入缓存返回,解决磁盘的写抖动和IO的响应延时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块设备写IO整形和多控制器同步系统及同步方法,适用于多控制器集群存储系统,属于海量数据存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代存储领域,为了提高存储数据的可靠性和改善存储系统的输入、输出性能,人们设计了多种数据存储方案,这些数据存储方案通常是各种类型的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通过使用特定的硬件或软件,RAID把多个物理存储设备如磁盘,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逻辑存储设备。基于双控制器的存储为当前的主流技术,当前也有部分厂商在实现多控制器技术,但是主要基于双控,在多对双控之间形成集群,并不是全交换的,写IO同步仅在每对双控制器之间进行,同时只是将IO同步到双控中另一控制器的缓存,也就是缓存镜像,多对双控制器之间的IO并未进行IO优化和同步,磁盘只能在本地的双控控制器之间进行共享访问,多个控制器之间的数据安全需要在卷级别进行复制,同时占用每组双控制器本地的磁盘空间,如图1所示。本发明正是通过多控制器之间的写IO整形和同步,解决多控制器共享后端磁盘时,无需占用双倍空间,降低底层磁盘的写抖动和响应延时,同时可以在集群中任意控制器损坏时,集群推举剩余控制器中的一个进行接管,假如集群中控制器为N个,则可以坏N-1个控制器。
下面对存储系统中常用的技术术语进行解释:
缓存镜像:在传统的双控存储技术中,每个控制器开辟独立的缓存空间,在数据写入时,同时写到对端,保证当主控制器坏掉时,可以切换到从控制器,保证数据不丢失。
主控制器:在双控存储技术中,会通过一定的策略确认一个控制器为主控,此控制器负责实际磁盘数据的读写。
从控制器:在双控存储技术中,双活时,从控制器的所有请求均会转到主控制器执行,拿到主控制器的返回后,从控制器再返回到服务器端;主备时,从控制器不接收从服务器端的请求,服务器请求只发送到主控制器,也只从主控制器返回。
IO请求:主要是指存储将空间映射到服务器端后,服务器对存储空间进行读或者写。
LUN映射:传统磁盘阵列通过IP或者FC网络将逻辑分区映射到主机端。
SAN:存储区域网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服务器端的写IO请求进行整形和优化,将整形和优化之后的IO请求分发到多个控制器上,充分利用缓存,实现写IO优化,同时请求合并后转发到其他控制器,保证多控制器的IO一致性,保证数据不丢失,不依赖底层的物理实现,是一个通用的框架。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块设备写IO整形和多控制器同步方法,通过在每个控制器上设置一个块设备过滤驱动,将其与底层的任意块设备进行绑定,截取服务器端的IO请求,并与本地的缓存IO进行IO合并,在写入本地缓存的同时转发到其他控制器节点,同时收到所有控制器IO完成的响应后,返回服务器端写入成功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同有飞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同有飞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22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