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式静液压驱动智能谷物收获机通用底盘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2095.0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80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金诚谦;鲁力群;赵静;印祥;张国海;程卫东;李景景;孙传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17/10 | 分类号: | B60K17/10;B62D5/06;B60K25/06;B60R16/023;A01D6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式 液压 驱动 智能 谷物 收获 通用 底盘 | ||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能快速形成不同谷物收获需求的轮式静液压驱动智能谷物收获机的通用底盘,包括机架、前驱动轮、后驱动转向轮、前后车架、可调式支架、动力模块、前驱动液压闭式系统、后驱动形式液压系统、工作装置动力模块(液压多路阀)、电液转向系统、驾驶室、集成控制面板、CAN总线监控面板。行走系统由前轮闭式液压系统驱动和后轮电液比例换向阀控制的开式驱动,前驱或四驱可由控制器切换;转向系统采用电液转向器,可手动、摇控、自动转向及总线控制;电液多路阀模块可满足不同类型收获机工作装置要求;驾驶室内的总线监视控制器面板和集成控制面板可完成对各系统各工作装置的监视和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快速形成不同谷物收获需求的轮式全液压驱动智能型收获机通用底盘,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大规模普及,传统的谷物收获机底盘在基本性能和通用性方面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单纯的一种收获机底盘配一种工作装置的产品生产方式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和农民的购买负担。另外,自走式收获机底盘的设计目前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转弯半径大、离地间隙小、前后轮速度配比不合适、底盘上的部件布置不够合理、故障率高、操纵强度高、智能化程度低等,这些都制约着谷物收获机产品质量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液压驱动自走式智能谷物收获机通用底盘,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该通用底盘整机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动力模块、行走模块、转向模块、操控模块、智能监测模块、工作机构动力模块、可调式支架模块,通过通用底盘的快速搭接、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收获机产品,使得整体设计的自由度变大,生产周期缩短。
所述动力模块预先设定一定功率大小的发动机,其悬置机构除满足该型号发动机处,尺寸大小可调节,能适应不同型号发动机的选用,增强了底盘的柔性。该动力模块与液压泵组单元连接提供整机的行走、转向、工作装置的动力来源。
所述可调式支架模块通过安装在通用底盘上机架上的快换机构、尺寸调节机构能满足不同工作装置在底盘上的快速安装。
所述行走模块采用闭式静液压结合机械传动,工作可靠,可实现无级调速。前轮、四轮驱动可选,自由切换,可满足收获机的不同行驶工况。通用底盘一路由发动机动力传给闭式行走系统中的液压泵-液压马达系统,液压马达驱动变速差速箱通过前桥左、右半轴将动力传给左右两侧轮边减速器,进而驱动左右前驱动轮行走;底盘另一路由发动机动力传给液压泵-比例多路阀-液压马达开式系统再传至后驱动桥完成后轮驱动。将前轮驱动闭式系统中变量泵调速系统及比例阀调速系统集成到一个控制器(调速控制器)中,通过该控制器控制协调四轮驱动或切断后轮驱动仅前轮驱动。该控制器可完成前后轴速度的匹配及寄生功率的消除。
所述工作机构动力模块由设置在机架上的电液多路阀提供,该多路阀动力由泵组提供,多路阀由若干路电液比例换向阀和普通电液换向阀组成,比例阀可提供给需精确(无级调速、随负荷变化)控制的工作装置如摘穗辊的转速等,普通电磁阀则提供给仅需开关控制的工作装置如割台的升降等。
发明的通用底盘针对传统纯液压转向系统存在转向灵敏度不可调节、没有路感、转向定位精度低等问题,采用电液比例方向阀控制流量放大阀组成的电液转向系统和具有力反馈特性、转向灵敏度可调的电子方向盘子系统来控制转向,电液转向系统也可实现基于遥控或GPS定位技术的自动转向控制。转向系统由电液动力阀,电驱动执行装置,方向盘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组成。本转向系统转向比可变换,方向盘漂移作用可消除,并可与自动转向进行通讯,采用遥控转向。该转向系统可方便挂接到CAN总线上,实现总线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20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