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度两级渐变刚度板簧的最大限位挠度的设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021632.X | 申请日: | 2017-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5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炳超;周长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炳超 |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37215 | 代理人: | 郭清 |
| 地址: | 261324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两级 渐变 刚度 最大 限位 挠度 设计 方法 | ||
1.高强度两级渐变刚度板簧的最大限位挠度的设计方法,其中,板簧采用高强度钢板,各片板簧为以中心穿装孔对称的结构,安装夹紧距的一半为骑马螺栓夹紧距的一半;板簧由主簧和两级副簧构成,通过主簧和两级副簧的初始切线弧高及两级渐变间隙,满足板簧接触载荷、渐变刚度及悬架在渐变载荷下的偏频保持不变的设计要求,即等偏频型高强度两级渐变刚度板簧;依据最大许用应力及最大许用载荷所对应的最大挠度,作为板簧最大限位挠度,并根据最大限位挠度设置一限位装置,对板簧起保护作用,防止板簧因受冲击而断裂,提高板簧使用寿命;根据各片板簧的结构参数、弹性模量、最大许用应力、额定载荷及接触载荷,对高强度两级渐变刚度板簧的最大限位挠度进行设计,具体设计步骤如下:
(1)高强度两级渐变刚度板簧的最大许用载荷Pmax的确定:
A步骤:各不同片数l重叠段的等效厚度计算
根据主簧的片数n,主簧各片的厚度hi,i=1,2,...,n;第一级副簧的片数m1,第一级副簧各片的厚度hA1j,j=1,2,...,m1;第二级副簧的片数m2,第二级副簧各片的厚度hA2k,k=1,2,...,m2;主簧与第一级副簧的片数之和N1=n+m1,主副簧的总片数N=n+m1+m2,对渐变刚度钢板弹簧的不同片数l重叠段的等效厚度hle进行计算,l=1,2,...,N,即
其中,主簧根部重叠部分的等效厚度hMe=hne;主簧与第一级副簧的根部重叠部分的等效厚度hMA1e=hN1e;主副簧的根部重叠部分的总等效厚度hMA2e=hNe;
B步骤:主簧的最大厚度板簧的厚度hmax确定
根据主簧的片数n,主簧各片的厚度hi,i=1,2,...,n,对主簧的最大板簧厚度的厚度hmax进行确定,即
hmax=max(hi),i=1,2,...,n;
C步骤:最大许用载荷Pmax的确定
根据高强度两级渐变刚度板簧的宽度b,最大许用应力[σ];主簧首片的一半夹紧长度L1,第1次开始接触载荷Pk1,第2次开始接触载荷Pk2,A步骤中计算得到的hMe、hMA1e和hMA2e,及B步骤中所确定的hmax,对最大许用载荷Pmax进行确定,即
(2)高强度两级渐变刚度板簧的主簧夹紧刚度KM的计算:
根据高强度两级渐变刚度板簧的宽度b,弹性模量E;主簧的片数n,主簧各片的一半夹紧长度Li,及步骤(1)中计算得到的hle,l=i=1,2,...,n,对主簧夹紧刚度KM进行计算,即
1
(3)高强度两级渐变刚度板簧的主簧与第一级副簧的复合夹紧刚度KMA1的计算:
根据高强度两级渐变刚度钢板弹簧的宽度b,弹性模量E;主簧的片数n,主簧各片的一半夹紧长度Li,i=1,2,...,n;第一级副簧的片数m1,第一级副簧各片的一半夹紧长度LA1j=Ln+j,j=1,2,...,m1,主簧与第一级副簧的片数之和N1=n+m1,及步骤(1)中计算得到的hle,l=1,2,...,N1,对主簧与第一级副簧的复合夹紧刚度KMA1进行计算,即
(4)高强度两级渐变刚度板簧的主副簧的总复合夹紧刚度KMA2的计算:
根据高强度两级渐变刚度钢板弹簧的宽度b,弹性模量E;主簧的片数n,主簧各片的一半夹紧长度Li i=1,2,...,n;第一级副簧的片数m1,第一级副簧各片的一半夹紧长度LA1j=Ln+j,j=1,2,...,m1;第二级副簧片数m2,第二级副簧各片的一半夹紧长度分别为LA2k=LN1+k,k=1,2,...,m2;主副簧的总片数N,及步骤(1)中计算得到的hle,l=1,2,...,N,对主副簧的总复合夹紧刚度KMA2进行计算,即
(5)高强度两级渐变刚度板簧的最大限位挠度fMmax的设计:
根据第1次开始接触载荷Pk1,第2次开始接触载荷Pk2,第2次完全接触载荷Pw2,步骤(1)中所确定的Pmax,步骤(2)~(4)中分别计算所得到的KM、KMA1和KMA2,对高强度两级渐变刚度板簧的最大许用挠度fMmax进行设计,即
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炳超,未经王炳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163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