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均流均热平行流式动力电池水冷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1532.7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6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沈兆建;马树洋;管卫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三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3;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8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均热 平行 动力电池 水冷 | ||
均流均热平行流式动力电池水冷板,涉及电池冷却技术领域。包括进液圆管、出液圆管以及并排设置的四个冷却单元;冷却单元包括三块冷却板,三块冷却板的一端连通连接有冷却液输入管,另一端连通连接有冷却液回液管;位于左侧的两个冷却单元的冷却液输入管之间、冷却液回液管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管连通连接为一体,位于右侧的两个冷却单元的冷却液输入管之间、冷却液回液管之间也均连通连接管连接为一体;本发明的进液圆管通过均流接头分别与冷却液输入管之间的连接管连通连接,通过均流接头使四个冷却单元之间的流量均匀,保证电池冷却均匀,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冷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均流均热平行流式动力电池水冷板。
背景技术
锂电池已经应用到日常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车辆及电子产品不可缺少的供电源。
如在汽车以及在其它蓄电储能应用中,通常是将多个电池单体以不同的形式串联或并联在一起构成一个电池装置,以提供所需要的电压和容量。由于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内部化学反应复杂,并伴随有热量产生,尤其是对于多个电池单体组成的装置,温度的聚集更快,使电池内部迅速产生大量的热量堆积,必然引起电池温度升高以及温度分布的不均衡,从而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可能会出现漏液、放气、冒烟等现象,严重时电池会发生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影响使用性能。
因此,为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降低成本并提升热安全性,高效、环保、节能及安全的锂电池配置散热系统倍受业界关注。
ZL201621101187.5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冷却装置,包括进液管、出液管以及并排设置的四个冷却单元;冷却单元包括三块并排布置的冷却板,三块冷却板的一端连通连接冷却液输入管,另一端连通连接有冷却液回液管;冷却单元的冷却液输入管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连接为一体,冷却液回液管之间分别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连接为一体,第一连接管连通连接进液管,第二连接管连通连接出液管。
该结构的冷却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1、进液管同时向四个冷却液输送冷液,导致冷却板之间分流不均匀,不能保证锂电池的冷却效果。2、每个冷却单元的三块冷却板之间留有间隙,导致电池在间隙位置产生局部过热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锂电池冷却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均流均热平行流式动力电池水冷板,包括进液圆管、出液圆管以及并排设置的四个冷却单元;
冷却单元包括三块并排布置、并带有冷却液流通空腔的冷却板,三块冷却板之间的冷却液流动轨迹呈S形,三块冷却板的一端连通连接有冷却液输入管,另一端连通连接有冷却液回液管;
位于左侧的两个冷却单元的冷却液输入管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连接为一体,位于左侧的两个冷却单元的冷却液回液管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连接为一体,位于右侧的两个冷却单元的冷却液输入管之间通过第三连接管连通连接为一体、位于右侧的两个冷却单元的冷却液回液管之间通过第四连接管连通连接为一体;
所述进液圆管分别与第一连接管、第三连接管连通连接,所述出液圆管分别与第二连接管、第四连接管连通连接,使四个冷却单元之间形成并联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圆管设置在第一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的正上方,所述出液圆管设置在第二连接管、第四连接管的正上方;并且进液圆管通过均流接头分别与第一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圆管的一端连通连接在第三连接管的中部,另一端作为进液口,所述均流接头是由串接在进液圆管上的水平圆管以及连接在水平圆管中部的垂直圆管组成的T形结构,垂直圆管的下端与第一连接管的中部连通连接;
所述水平圆管包括水平段和缩径段,水平段靠近进液圆管的进液口一端;并且垂直圆管、水平段的内径均大于缩径段的内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三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三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15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护性惰性气体帘生成器
- 下一篇:墙面打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