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纹防松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0784.8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62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崇;张宇科;何磊;张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R13/627 | 分类号: | H01R13/627 |
代理公司: |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50215 | 代理人: | 侯懋琪;侯春乐 |
地址: | 4000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纹 松动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纹防松动结构,所述螺纹防松动结构由连接体一、连接套、连接体二和弹性圈组成;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供了一种螺纹防松动结构,该螺纹防松动结构的锁紧操作和拆卸操作都十分方便,且结构简单,将其用于线缆连接组件上,既能保证连接时的连接牢固性,又能十分方便地拆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于拆卸的螺纹锁紧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螺纹防松动结构。
背景技术
在工程领域,很多线缆(比如信号传输线)的端部都设置了相应的连接组件,以便于线缆与装置的插拔以及多根线缆相互之间的串接、断开,为了保证连接时的连接稳定性,连接组件与相应的插接组件之间通常采用螺纹连接,为了防止螺纹松动,就需要在螺纹周围的结构体上设置相应的防松动结构,现有的防松动结构大多结构复杂,导致连接组件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螺纹防松动结构,其创新在于:所述螺纹防松动结构由连接体一、连接套、连接体二和弹性圈组成;所述连接体一的右段记为连接端,连接端为圆柱形结构体,所述连接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弹性圈设置在环形槽内,弹性圈的外端面从连接端的端面上凸起;所述连接套内设置有变截面通孔,所述变截面通孔的左段形成螺纹段,所述螺纹段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变截面通孔的右段形成连接段,连接段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环,限位环的内径小于螺纹段的内径;所述连接体二的中部设置有与限位环匹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轴向长度大于限位环的轴向长度,连接体二上限位槽左侧的区段形成连接头,连接头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螺纹段的轴向长度,连接头的直径小于螺纹段内径,连接头的直径大于限位环内径;所述连接头套接在连接套内,所述限位环位于限位槽中,连接头位于螺纹段中,连接体一的连接端与连接套的螺纹段螺纹连接;当连接端的端面与连接头的端面接触且限位槽的左侧壁抵紧在限位环的左端面上时,连接体一和连接体二被锁紧。
使用时,先单独旋转连接套,使连接体一逐步旋进连接套内,连接头也在限位环的推动下向靠近连接端的方向运动,当连接头端面与弹性圈接触后,随着连接套的继续旋转,弹性圈逐渐被连接头端面挤压,在弹性圈的回复力作用下,外螺纹上的螺纹牙左侧面与内螺纹上的螺纹牙右侧面接触(两种螺纹牙的接触部记为接触面),同时,限位槽的左侧壁也抵紧在限位环的左端面上(如图1所示),随着连接套的继续旋转,弹性圈的回复力也逐渐增大,从而使作用在接触面上的应力也逐渐增大,人手就需要用更大的力才能使连接套进一步旋转,当弹性圈的回复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人手就无法旋动连接套了,此时,向连接体二施加向左的应力(如图2所示),使连接头向左压缩弹性圈,从而使弹性圈的回复力不再作用在接触面上,外螺纹上的螺纹牙和内螺纹上的螺纹牙就又能相对转动,此时,再继续旋动连接套,使限位槽的左侧壁重新抵紧在限位环的左端面上,然后松手,这时,弹性圈就会将更大的回复力作用到接触面上,从而使连接体一和连接体二被牢固地锁定在一起,在不向连接体二施加向左的应力的情况下,连接体一和连接体二不可能出现松动;拆卸时,只需在向连接体二施加向左的应力的同时,反向旋转连接套,就能将连接套从连接体一上旋下,拆卸操作十分方便;
结合到实际应用,按如下方案就能得到一种具备螺纹防松动功能且拆卸很方便的线缆连接组件:所述连接体一上设置有第一轴向通孔,所述环形槽的内径大于第一轴向通孔的直径,环形槽和第一轴向通孔同轴;所述连接体二上设置有第二轴向通孔,连接体一和连接体二锁紧时,第一轴向通孔和第二轴向通孔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供了一种螺纹防松动结构,该螺纹防松动结构的锁紧操作和拆卸操作都十分方便,且结构简单,将其用于线缆连接组件上,既能保证连接时的连接牢固性,又能十分方便地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图中所示箭头即为向连接体二施加的向左的应力);
图中各个标记所对应的名称分别为:连接体一A、连接套B、连接体二C、弹性圈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07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连接器
- 下一篇:基于外差拍频锁定的种子注入2μm波段单频脉冲光参量振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