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象鼻机械手臂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20447.9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7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苑明海;王松;黄锦婷;鲁义刚;王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主分类号: | B25J9/06 | 分类号: | B25J9/06;B25J9/04;B25J15/10;B25J9/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302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象鼻 机械 手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仿象鼻机械手臂。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在高速发展的自动化行业中,工业生产对机械臂仿生技术的要求越来越多。机械臂的产生,不仅能代替人进行繁重和单调的劳动,还能在危险或者有害气体的地方进行工作,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最近几十年来,机械臂仿生技术作为一种高端自动化生产技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了迅速的发展。机械臂可以通过编程从而进行电路控制,像手臂一样自由操作,从而达到抓取目的。但是现阶段,对于机械手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使得机械手并不能像人的手臂那样灵活运用,因此,一种可回转、可升降、手臂灵活、抓取精确稳定的仿象鼻机械手臂的设计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仿象鼻机械手臂,实现了工作范围大,抓取位置点准确,灵活性好、稳定性高等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仿象鼻机械手臂,包括底座支架43、滚珠丝杠副42、机械臂40和抓手41,所述滚珠丝杆副42安装在所述底座支架43上,所述机械臂40安装在所述滚珠丝杠副42上,所述抓手41与所述机械臂40连接,所述滚珠丝杠副42驱动机械臂40上下运动,所述底座支架43驱动滚珠丝杠副42带动机械臂40旋转;所述机械臂40包括若干个依次相连的关节44,所述关节44由关节架32组成,所述关节架32内均设置有固定关节电机14的固定板22,所述关节电机14的底部通过减速箱15内的减速轴20连接有小齿轮21,所述关节架32上还通过连接轴18设置有大齿轮19,位于同一个关节44内的大齿轮19和小齿轮21互相垂直且大齿轮19和小齿轮21的运动运动互不干涉,所述关节44内的小齿轮21啮合于与其相对应的下一个关节44内的大齿轮1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所述关节架32相接的端部均为圆弧边,所述连接轴18外套设有嵌套17,所述嵌套17为长方体柱状结构,所述大齿轮19上设置有用于嵌套17通过的方形孔,所述连接轴18的两端穿过与其相对应的关节架32上设置的方形孔,再穿过与其相对应的下一个关节架32上设置的圆形孔,并通过螺母16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抓手41包括放样体23、第一圆柱体24、第二圆柱体30、气缸31、活动三脚架25、爪牙26、连杆27,所述放样体23的一端与所述机械臂40连接,放样体2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圆柱体24,所述第一圆柱体24和第二圆柱体30相连接;所述第一圆柱体24和第二圆柱体30均为中空的圆柱体,其中第一圆柱体24内安装有气缸31,所述气缸31的活塞连接活动三脚架25,所述活动三脚架25连接3个爪牙26,所述爪牙26还通过连杆27与第二圆柱体30侧壁安装的固定三脚架28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圆柱体30侧壁的外圆周纵向设置有3个长方形孔,长方形孔底部安装有连杆27,所述活动三脚架25在气缸31活塞的驱动下在长方形孔内运动,每个爪牙26的端部设置有塑胶垫片2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支架43包括底座1、底座挡板2,所述底座1内部装有底座步进电机33,所述底座步进电机33的顶部通过螺钉固定在盖于底座1顶部的底座挡板2上,底座挡板2上自下而上依次安装有波发生器35、柔轮38和圆盘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珠丝杠副42包括丝杠13和导向杆12,所述丝杠13的顶部通过联轴器11接步进电机10,导向杆12和丝杠13的底部均穿过垂直贴片6固定于圆盘5上,所述导向杆12顶部穿过横向支撑件8并固定,所述垂直贴片6上通过机械臂40连接抓手41,所述底座步进电机33带动圆盘5旋转,圆盘5带动垂直贴片6上的机械臂40和抓手41旋转,所述步进电机10带动丝杠13旋转,丝杠13带动垂直贴片6上的机械臂40和抓手41上下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波发生器35和柔轮38的侧壁外侧设置有轴承内圈挡板3,所述轴承内圈挡板3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于底座1侧壁的顶部端面,所述柔轮38的侧壁外侧自内而外依次设置有内圈37和外圈36,所述内圈37压于轴承内圈挡板3之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盘5盖于柔轮38、内圈37和外圈36的顶面及外圈36的侧壁外侧,外圈36的底面通过螺钉连接轴承挡板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04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F炉喂丝工位除尘工艺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五金件热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