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设施蔬菜的垄沟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20440.7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3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梦龙;赵伟;杨圆圆;杨兆森;蒋丽媛;唐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渭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714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施 蔬菜 垄沟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蔬菜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设施蔬菜的垄沟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设施蔬菜已成为我国蔬菜生产的主要方式。但病害高发始终是设施蔬菜产业的突出问题,致使农民每年因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究其根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棚室内湿度过大引起的病害易发且难治,相应的也增加了病害防治的农药使用量,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设施大棚的密闭环境不利于通风排湿,常见细菌性、真菌性病原菌偏爱高湿环境。而传统沟灌模式使空气湿度骤增,为灰霉病、白粉病、霜霉病、叶霉病等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在这其中,设施蔬菜栽培的起垄模式和灌溉方式对棚室内湿度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
垄沟覆膜栽培是设施蔬菜栽培的常用模式,在灌溉方式上主要采用沟灌与滴灌方式。目前关中地区主要采用垄上栽苗,垄沟操作行走,其模式横截面如:图1,图2,图1.图2中的垄沟均未覆膜,图1直接在沟内浇水,由于蒸发量大,会持续造成棚室内湿度过高,密闭的棚室单纯依靠顶部通风很难降低其中空气湿度,引起病害爆发。并且在浇水后的几天内沟内泥泞湿滑,操作者很难进行农事操作,降低了棚室的可操作性。图2虽采用滴灌模式,但与图1类似,当滴灌量大时,过多的灌溉水会流入沟内,造成与图1同样的问题。对于棚室内湿度控制及生产操作造成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设施蔬菜的垄沟栽培方法。该方法灌溉时由于沟内覆膜可避免水分的过量蒸发,既不会造成空气湿度的升高,可保水省水,降低灌水总量。同时垄上不会造成泥泞现象,便于操作行走,有效解决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设施蔬菜的垄沟栽培方法,采用垄上行走,垄肩栽培植株,垄沟灌溉并覆膜。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整地起垄,垄的形状为梯形,垄顶部宽60cm,底部宽90cm,沟底部宽30cm;
步骤2、植株定植于垄肩,植株宽窄行距50cm×70cm;
步骤3、浇缓苗水,若选择沟灌模式,直接在沟内灌溉;若选择滴灌模式,在垄肩铺设滴灌管,滴灌;
步骤4、待缓苗后在沟内覆盖地膜,垄上不覆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通过对比试验发现,本发明的新型模式下棚室较当前模式内空气湿度同时期低25%。番茄、黄瓜灰霉病病情指数降低20%,番茄叶霉病病情指数下降15%,黄瓜白粉病病情指数降低30%,黄瓜霜霉病病情指数降低20%,发生率显著低于当前模式。垄上土壤含水量较当前降低35%,不会造成泥泞湿滑,农事操作便利,为设施农业频繁作业提供条件。总体来讲,在保证设施蔬菜正常生长的基础上解决了当前存在的问题。该方法灌溉时由于沟内覆膜可避免水分的过量蒸发,既不会造成空气湿度的升高,可保水省水,降低灌水总量。同时垄上不会造成泥泞现象,便于操作行走,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沟灌模式横截面图;
图2是传统滴灌模式横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起垄灌溉模式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
设施番茄、黄瓜推荐垄沟尺寸:沟宽30cm,垄宽90cm,植株定植于垄肩上,宽窄行栽培,植株:行距50×70cm,株距50cm(番茄)、33cm(黄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显而易见地得到的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渭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未经渭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04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