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列车不停站上下乘客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20310.3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0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刘平安;杨春辉;霍永刚;曾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K1/00 | 分类号: | B61K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列车 不停 站上 乘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列车不停站上下乘客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铁路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是一种较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且在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主要地位。尽管经历了多次提速,铁路客运在运营过程中依然经历较长的行驶时间,尤其是停站较多的列车,列车在停站过程中要不断的经历减速至停止与加速至最大速度过程,这种频繁的制动、停站等待、启动对列车运行的总时长有较大的影响,尤其增加能源消耗以及对轨道、车辆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因此,提出一种不停站上下乘客的方案具有重要经济和社会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克服传统列车运营模式列车停站上下乘客带来的缺点,提供一种列车不停站实现旅客上下车的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列车不停站实现旅客上下车的系统,包括中转轨道、正线轨道、中转车厢、普通车厢、改进车厢等。所述中转轨道设计在原有正线轨道旁,中转轨道在与所述正线列车对接段,要满足与正线轨道同等高度,缓和曲线与弯道曲线地势逐渐升高,在所述中转列车停站区段地势最高,这样的设计达到节能坡的效果,可以在中转列车停站时节省制动能耗,在中转列车启动时,节省牵引能耗。
中转列车在中转轨道上运行,普通车厢与改进车厢编组成正线列车,改进车厢位于正线列车的中部,正线列车乘客下车需要提前先从两端的普通车厢到达改进车厢,在中转列车与正线列车对接时,改进车厢与中转车厢通过自动伸缩互通连接装置连接,乘客从改进车厢到达中转车厢,因此就要求改进车厢与中转车厢向匹配并且两车厢作为临时载客的车辆,所以车辆内部的可以配备少量座椅,较多的扶手以及拉杆。这样避免了座椅对车辆空间的占用,可以最大化的提高载客量。同理,车站的乘客要上正线列车,需要提前将进入中转车厢,待正线列车即将到达时,中转列车启动加速至指定位置同速与中转列车对接,这样中转列车上的乘客即可以进入正线列车的改进车厢,然后分别去普通车厢寻找自己的座位。
中转列车与正线列车的连接机械部分,该部分装在中转列车上,当中转列车的车厢与正线列车的改进列车的车门同速相对时,两列车车门安装对接感应器,若彼此对应,则中转列车的司机室会显示可以进行对接操作,中转列车的司机控制该部分连接机械部分伸出至改进车厢车门,并彼此扣紧达到全封闭状态,实现乘客在中转列车与正线列车转换过程不受外界影响。此时中转列车司机室将会显示可打开中转车厢车门信号,正线列车司机室将会显示可打开改进车厢车门信号,司机按下操纵按钮,车门打开,乘客进行上下列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列车不停站上下乘客系统将原有的起始站启动—加速—惰行—减速—中间站停站等待—中间站启动—……—终点站停站的循环过程简化成起始站启动—加速—惰行—减速—终点站停站的过程,能节省能耗、缩短时间减少轨道和运行磨耗、便于列车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列车不停站上下乘客方案设计的轨道图。
图2是正线列车的编组示意图。
图3是中转列车的示意图。
图4是中转车厢的示意图。
图5是列车不停站上下乘客方案设计的列车启动状态图。
图6是列车不停站上下乘客方案设计的列车同速状态图。
图7是列车不停站上下乘客方案设计的列车对接状态图。
图8是列车不停站上下乘客方案设计的列车分离状态图。
图中所示:1、中转列车11停站区段; 2、列车对接区段;3、运行过程上下乘客区段;4、列车分离区段;5、曲线轨道;6、正线轨道;7、中转轨道;8、候车大厅;9、车站站台;10、正线列车;11、中转列车;12、地下通道;13、改进车厢;14、普通车厢;15、司机室;16、中转车厢;17、中转车厢车门;18、中转车厢自动伸缩互通连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03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褐煤基热电联产系统
- 下一篇:一种固体谷电能蓄能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