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液混流灭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18690.7 | 申请日: | 2017-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01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韩曙光;陈旭清;胡明明;胡云海;孙阳;黄晓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储振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液混流灭藻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液混流灭藻装置,包括气提装置、漂浮装置,取水装置,第一外管及第二外管,气提装置嵌套在第一外管与第二外管的内部;第二外管的底部内置深水细胞变构装置,气提装置包括呈上下套接并均呈内部中空的气提上管段及气提下管段;漂浮装置形成有至少一个气囊并开设容纳气提上管段的第一通孔,并通过气提下管段与深水细胞变构装置相连;深水细胞变构装置的底部形成敞口,并在第二外管与深水细胞变构装置之间建立藻水流通的路径。通过本发明,实现了对水体中的蓝藻进行抑制及细胞变构灭活处理,避免了蓝藻水华大面积生长扩散,从根源上抑制了蓝藻的暴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液混流灭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代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已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质量,然而蓝藻暴发已危及人类饮水问题,蓝藻水华控制与治理工作已越来越严峻,目前,现有的技术还不能有效的抑制蓝藻暴发,只有当蓝藻暴发后才能对蓝藻收集处置。常规的蓝藻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机械打捞或者向蓝藻水中投放絮凝剂进行分类,将形成的藻渣通过碟片螺旋式过滤机等过滤设备形成藻泥。但是,上述处理方法或者处理装置均存在治标不治本的缺陷,无法对自然水体中的蓝藻进行有效抑制,因此,亟待需要对蓝藻过度增长进行早期预防和控制。
中国发明专利CN201210109541.9公开“深水循环强化混凝沉淀除藻水处理系统和方法”,该装置需要使用较大的沉淀池,并通过沉淀池去除污水中比重较大、易于沉淀的物质,并使用深井曝气方式来提高沉淀效率。但是,在湖泊等天然水体中,容易造成沉积堵塞现象,从而造成设备的稳定性不高。
蓝藻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囊团,囊团内包裹很多个细小的气囊。蓝藻休眠状态一般是处于黑暗和厌氧的河流底泥表层,在条件合适的时候,它们就会从湖底复苏上浮,并且大量繁殖扩散形式存在于水体中,它们会大量聚集并漂浮于水面,蓝藻的繁殖速度极快,蓝藻细胞的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
中国发明专利CN200410073541.3公开了“扬水曝气强化生物接触氧化水质改善装置”,其通过压缩空气的上浮带动水体向上流动,使上下层水体间的循环交换,达到充分混合上下层水的目的。事实上,蓝藻的暴发通常的复苏是从底部开始上浮,因此该现有技术无法从本质上实现有效抑制蓝藻暴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气液混流灭藻装置,用以实现对水体中的蓝藻进行抑制及细胞变构灭活处理,避免蓝藻水华大面积生长扩散,从根源上避免出现蓝藻暴发。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液混流灭藻装置,包括:
呈纵向垂直装配的气提装置、漂浮装置,取水装置,第一外管及第二外管,所述气提装置嵌套在第一外管与第二外管的内部;
所述第二外管的底部内置深水细胞变构装置,所述气提装置包括呈上下套接并均呈内部中空的气提上管段及气提下管段;所述漂浮装置形成有至少一个气囊并开设容纳所述气提上管段的第一通孔,并通过气提下管段与深水细胞变构装置相连;所述深水细胞变构装置的底部形成敞口,并在第二外管与深水细胞变构装置之间建立藻水流通的路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深水细胞变构装置的底部与第二外管呈悬空设置,并通过若干支撑杆固定设置在第二外管的底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液混流灭藻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外管与深水细胞变构装置之间的气管,所述第二外管的底部形成若干曝气口的隔层,所述气管的末端形成向下布置的第一支气管及向上布置的第二支气管,所述第一支气管与隔层连通;所述第二支气管延伸入深水细胞变构装置内部,并在第二支气管的末端装配有呈圆环状的曝气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漂浮装置包括基座,形成于基座上的呈分离状态布置的若干气囊,相邻的两个气囊之间形成凹陷部,并通过凹陷部连接导水槽,所述导水槽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出气囊的外轮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内部形成垂直布置并贯通基座的安装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86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