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季稻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及养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17664.2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94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廖晓兰;黄璜;郑华斌;李静怡;陈灿;傅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A01G22/22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李发军 |
地址: | 41012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季稻 稻田 高密度 养鸭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包括开设在稻田内的稻田沟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沟系内设置有;
第一岛(4),用于对出入稻田的鸭进行分流;以及
第二岛(3),用于在视觉上对两组鸭群进行隔离;
所述第一岛为梯形分流浮岛;所述梯形分流浮岛包括一个梯形平面架,梯形平面架内放水生植物水葫芦;所述梯形平面架的两条平行的边长分别为2.8-3米和0.8-1米,梯形平面架的高度0.5-0.8米,平放在水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沟系为回字沟、一字沟或十字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沟系的沟宽0.8-1.0米,深1.0~1.8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岛的投放位置为鸭苗入田的一边;相邻两个第一岛的设置间隔为3-5米。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四周设有围栏。
6.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岛为每隔3-5米种植的植物,每组植物呈三角种植,每条边长30-60cm。
7.一种利用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进行养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构建稻田沟系;
S2、在稻田沟系内设置第一岛(4)和第二岛(3),所述第一岛(4)用于对出入稻田的鸭进行分流,所述第二岛(3)用于在视觉上对两组鸭群进行隔离;
S3、投放鸭苗及田间管理;
还包括双季稻高产栽培,所述双季稻高产栽培包括:
1) 品种选择与搭配,早晚稻品种遵循熟期和品质的原则,在确保高产、优质的前提下,早稻选择早熟、高产的水稻品种,晚稻选择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
2)选择育秧移栽和直播方式,其中移栽密度为15-25cm*15-25cm/株,直播水稻种子3-5kg/亩;
3)施肥量为早稻纯氮为6-8kg/亩,晚稻纯氮为8-10kg/亩,其中N:P2O5:K2O之比为1:0.4-0.6:0.8-1.2;
4)病虫害监测:采取物理方法和鸭的捕食能力相结合防治,杜绝使用农药防治,重点防治对象为稻纵卷叶螟;
5) 水稻适时收获:水稻稻穗中至少97%的谷粒呈金黄色时收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养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鸭苗及其田间管理包括:
1) 雏鸭选择:选择生命力、适应力、抗逆性均较强的中小型优良鸭品种,使鸭在稻田中能自由穿行觅食;
2) 养殖方式为围栏式养殖或放牧式养殖两种;围栏式养殖需添置鸭舍于田块任意一角,按坐北朝南的方位建设,鸭舍大小按8-12羽鸭/㎡计算,同时因地制宜,在田块周边设置围栏,围栏密度使刚放养的雏鸭不能通过;放牧式养殖需放养在距离稻田在1000米以内,按8-12羽鸭/㎡计算鸭舍大小,并配备水面供鸭嬉戏;
3)周年饲养计划:第一批雏鸭于早稻季秧苗移栽后3-7天,投放20-35日龄、个体重150-250克的雏鸭,每亩放90-100只,稻鸭的共生期为30-50天;第二批雏鸭于晚稻季秧苗移栽后3-7天,投放15-30日龄、个体重150-200克的雏鸭,每亩90-100只,稻鸭的共生期为40-60天;
4) 科学饲养;
5) 疾病防治;
6) 鸭适时收获:水稻生育期发育至灌浆期后,及时将鸭从田间收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766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放养肉鸡无抗饲养方法
- 下一篇:一种山羊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