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日光温室越冬茬韭菜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16918.9 | 申请日: | 2017-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7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乔宪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日光温室 越冬 韭菜 优质 高产 高效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日光温室越冬茬韭菜的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韭菜(学名:A.tuberosum Rottl.ex Spreng.)别名丰本、草钟乳、起阳草、懒人菜、长生韭、壮阳草、扁菜等。韭菜的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可食用部分含蛋白质2.0~2.85g,脂肪0.2~0.5g,碳水化合物2.4~6.0g,纤维素0.6~3.2g。还有大量的维生素,如胡萝卜素0.08~3.26mg,核黄素0.05~0.8mg,尼克酸0.3~1.0mg,维生素C10.0~62.8mg,韭菜含的矿质元素也较多,如钙10.0~86.0mg,磷9.0~51.0mg,铁0.6~2.4mg。韭菜原产于我国。韭菜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很悠久,在我国已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提出利用温室生产韭菜的技术。到了北宋时期已有韭黄生产。300余年前,我国农民已掌握利用风障畦进行韭菜覆盖栽培技术,至今,我国韭菜的品种资源,栽培技术均居世界前列。韭菜于9世纪传入日本,后逐渐传入东亚各国,北至库页岛,朝鲜,南至越南,泰国,柬埔寨,东至美国的夏威夷等;欧洲等国栽培较少。韭菜在我国的栽培区域极广,东至沿海,西至西北高原,东南至台湾地区,北至黑龙江,几乎所有的省份都有栽培。所以韭菜是中国栽培地域最广的蔬菜之一,常年栽培面积占菜田总面积的5%~6%。随着我国国际交流的日渐频繁和蔬菜出口的发展,韭菜也正在走向国际市场。吃韭菜的好处很多:韭菜性温,有补肾补阳的作用。春天气候冷暖不一,建议人们到春季不妨多吃一些春韭,以祛阴散寒。而且,春季人体肝气偏旺,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多吃春韭可增强脾胃之气,有益肝功能。韭菜中含有植物性芳香挥发油,具有增进食欲的作用,老人、孩子、孕妇等适当吃些春韭,有益于增进健康。韭菜还有健胃消食、散瘀活血、杀菌消炎、护肤明目等作用。
而对于许多地方日光温室越冬茬韭菜的优质、高产栽培,采用传统的露地育苗移栽,当年冬季韭菜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致使造价较高的日光温室因此效益低下,这样不仅韭菜价格高,也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距离日光温室越冬茬韭菜优质、高产、高效的生产目标愈来愈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方法简单、操作规范、栽培效果良好的一种日光温室越冬韭菜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1.一种日光温室越冬茬韭菜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温室穴盘育苗,提前育苗,培育壮苗;
步骤二、定植前的准备工作:施肥作畦:每亩地施充分腐熟发酵的鸡粪10000kg,结合中耕施入土壤,做成宽1.2m的平畦;
步骤三、适时定植:京津冀地区于4月25日定植,行株距30cm×15cm,每667m2约15000穴,栽后浇足水;
步骤四、加强田间管理:水、肥及中耕管理:定植后浇水5~7d,中耕松土1次,深度3cm;定植后7~10d,浇第二水,适耕期中耕松土3~5cm,而后进入蹲苗期,蹲苗期要适量少浇水,田间持水量以65~70%为宜。定植后30~40d,韭菜进入春季分蘖高峰期,每追施充分腐熟发酵的饼肥芝麻酱150kg,三元复合肥(15∶15∶15)30~40kg。当韭菜进入秋季分蘖高峰期时,每追施三元复合肥(15∶15∶15)25~30kg;
步骤五、韭菜各茬次的采收:每年春节前收割第一茬韭菜,收获期大多在农历腊月20日至腊月28日期间。第一茬韭菜从韭菜回根到收获50~55d,第二茬韭菜一般需要30~35d,第三茬韭菜一般需要25~30d。此时,要根据韭菜长势决定是否留第四茬韭菜,如果长势很好就割第四茬,长势较差就进入下一年的养根阶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69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