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井多厢旋转避让电梯及其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16911.7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4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赵含章;李一冲;黄大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泽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8 | 分类号: | B66B1/18;B66B1/34;B66B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金***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井多厢 旋转 避让 电梯 及其 应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一井多厢旋转避让电梯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厢式电梯中,绝大多数采用一井一厢的运行方案,对于高层建筑,电梯井使用率低,随着人们对电梯井运行效率低的问题的认识,出现了两个电梯箱在垂直上连接的电梯、双子电梯(上下两个电梯厢可独立运行,但是上下两个电梯厢无法互换上下位置关系)。因此,现有的电梯井设计方法及运行方案对电梯井的空间利用效率不高。
如图9所示,建筑内的上下客流总体呈现出上少下多的趋势,采用传统的电梯运行方案时,难以发挥电梯的使用效率,现有的运行方案导致厢式电梯的运行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一井多厢旋转避让电梯及其应用方法,通过使轿厢既能升降又能旋转,使多台轿厢在同一梯井内运行时不造成互相影响,进而实现运速的提升、运能的加大,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一井多厢旋转避让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包括梯井,在所述梯井内设置有动力轴,在所述动力轴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轿厢,所述轿厢具有梯门,所述轿厢在所述动力轴的驱动下在所述梯井内独立升降并可绕所述动力轴在所述梯井内独立旋转。
所述梯井内划分有正常行驶区域、超车区域、停靠区域。
所述轿厢与轿厢之间留有安全距离。
一种涉及上述的一井多厢旋转避让电梯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轿厢的运行方向上有其他轿厢阻碍时,所述轿厢绕所述动力轴旋转以避让其他轿厢。
在所述轿厢的运行过程中,对其运行方向上的其他轿厢进行距离检测,当所检测的距离满足安全距离时,所述轿厢按预定运行速度继续运行。
所述其他轿厢阻碍指的是,所述轿厢的运行方向上有运行速度小于其本身运行速度的其他轿厢,所述轿厢的运行方向上有已停靠的其他轿厢,所述运行轿厢的运行方向上有相向运行的其他轿厢。
若所述轿厢的运行方向上有已停靠的其他轿厢且该轿厢需要停靠在同一层面时,所述轿厢绕所述动力轴旋转以避开已停靠的其他轿厢并停靠在该层面。
本发明的优点是: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和轿厢的空载率,极大地提高了电梯井的使用效率,减少了梯井在租售物业的公摊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电梯的运行效率和载客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运行路线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轿厢的停靠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轿厢穿越工况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等待起步工况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扩容工况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节能工况的示意图;
图9为目前建筑客流与层数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9所示,图中标记1-12分别表示为:轿厢1、轿厢2、轿厢3、轿厢4、动力轴5、安全距离6、停靠区域7、超车区域8、正常行驶区域9、梯井10、梯门11、轿厢12。
实施例一:结合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一井多厢旋转避让电梯包括梯井10,梯井10的内部空间为轿厢1、轿厢2、轿厢3和轿厢4的运行空间。如图3所示,梯井10截面呈圆形,在其中心位置上设置有动力轴5,动力轴5作为电梯运行的动力源。轿厢1、2、3、4均设置在动力轴5上,其中每个轿厢均呈扇形,且对称布置在动力轴5上。相邻两两轿厢之间留有安全距离6,保证电梯运行的安全。以图3中的轿厢1为例,呈扇形的轿厢1的圆弧位置设置为供乘客上下的梯门11,每个轿厢均具有梯门11。
如图1和图2所示,轿厢1、轿厢2、轿厢3和轿厢4可在动力轴5的驱动下独立升降,以将乘客送达到需要前往的楼层。同时,四个轿厢可在动力轴5的驱动下绕动力轴5旋转,从而实现轿厢运行方向上的避让,这种旋转可以是边升降边旋转,也可以是先升降后旋转。如图1所示,轿厢1、2、3、4可同时处于首层,也可以同时处于顶层,而各轿厢在运行过程中的位置则根据已占位轿厢的情况进行旋转避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泽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泽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69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梯智能控制系统
- 下一篇:语音应用的测试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