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于白黄小薄孔菌获取漆酶的培养基以及该菌生产漆酶溶液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016789.3 申请日: 2017-01-10
公开(公告)号: CN106811421A 公开(公告)日: 2017-06-09
发明(设计)人: 司静;郑飞;崔宝凯;马鸿飞;安琪;孟歌;戴玉成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林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14 分类号: C12N1/14;C12N9/02;C12R1/645
代理公司: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1 代理人: 王菊珍
地址: 100000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适于 白黄小薄孔菌 获取 培养基 以及 生产 溶液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利用微生物获取目标产物的微生物技术,尤其涉及白黄小薄孔菌获取漆酶的培养基以及利用该菌获取漆酶溶液的方法。

背景技术

漆酶(Laccase,EC 1.10.3.2)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与植物的抗坏血酸氧化酶、哺乳动物的血浆铜蓝蛋白均属于蓝色多铜氧化酶家族。其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于植物、真菌、少数昆虫和细菌中,一些动物肾脏(如猪肾)和血清中也发现了漆酶。研究证明,在降解木质纤维素的过程中只有漆酶不需要过氧化氢,同时将氧分子还原成水,对木质素及其前体类似物和与其结构相似的多种环境污染物具有广谱的适用性,表现出独特的降解机理,因此漆酶在纸浆造纸、能源开发、食品加工、环境污染物去毒与降解、生物合成、改善纤维素性能和生物检测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白黄小薄孔菌生长于阔叶树倒木上,是一种新发现的多孔菌。若能利用白黄小薄孔菌获取漆酶未尝不是为漆酶的获取和利用提供更多可选性,基于如此精神,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适于白黄小薄孔菌获取漆酶的培养基以及该菌生产漆酶溶液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适于白黄小薄孔菌获取漆酶的培养基。为了达成该目的,本发明对应的技术方案如下:

适于白黄小薄孔菌获取漆酶的培养基,由葡萄糖、酵母浸粉或蛋白胨、维生素B1或维生素B2、磷酸二氢钾组成。

为了达成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之一,在基于上述初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某些实施例中,各组份由左至右按重量份的配比为(2000~4000):(200~1400):(1~4):(100~400)。

为了达成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之一,在基于上述初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培养的初始pH值为4.5~5.2。

为了达成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之一,在基于上述初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某些实施例中,酵母浸粉或蛋白胨中优选酵母浸粉。

为了达成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之一,在基于上述初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某些实施例中,维生素B1或维生素B2中优选维生素B1。

为了达成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之一,在基于上述初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某些实施例中,该培养基的初始pH值优选为4.8。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用白黄小薄孔菌生产漆酶溶液的方法。为了达成该目的,本发明对应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白黄小薄孔菌生产漆酶溶液的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a.将白黄小薄孔菌于固体培养基上活化;b.将步骤a的培养物制成种子发酵悬液;c.采用达成本发明目的之一的技术方案中的培养基培养种子发酵悬液,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所述漆酶溶液。

为了达成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之二,在基于上述初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某些实施例中,离心所得漆酶溶液的上清液是粗酶溶液。

为了达成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之二,在基于上述初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某些实施例中,步骤b中采用内切式匀浆机制得种子发酵悬液。

本发明培养基以及培养方法能够使白黄小薄孔菌高产漆酶,为漆酶的获取和利用提供了以白黄小薄孔菌为线索的新选择。

本发明人已经在此发明内容章节总地描述了本发明的精神;以下实施例的举例是为了方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实施过程所进行的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精神具体化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所用的菌株为白黄小薄孔菌(Antrodiella albocinnamomea)菌株Si 29,采自河南省焦作市云台山自然保护区,寄主为阔叶树树桩。

以下实施例采用的漆酶活性的定义为:漆酶活性(U/mL)=(A×V)/(t×ε×v×L);其中:

A为样品的吸光值;

V为反应体系体积(mL);

t为反应时间(min);

ε为摩尔消光系数,已知420nm处ABTS摩尔消光系数ε420nm=0.036LμM-1cm-1

v为样品量(mL);

L为比色杯光径(cm);

即一个酶活力单位(U)被定义为28℃下1min内催化氧化1μmol ABTS所需的酶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67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