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模态影像组学的分析方法、装置及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16243.8 | 申请日: | 2017-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54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宋柏霖;李志成;李其花;孙秋畅;王梦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T7/11 | 分类号: | G06T7/11;G06T7/3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何修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模态 影像 分析 方法 装置 终端 | ||
一种多模态影像组学的分析方法、装置及一种终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多种模态影像,并对所述多种模态影像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之后的模态影像进行区域分割,获取每一种模态影像对应的感兴趣区域;对每一种模态影像的每一个感兴趣区域进行高通量特征提取,获取每一个感兴趣区域对应的特征;以所述多种模态影像的每一个感兴趣区域对应的特征组成源特征,采用预设的聚类算法对所述源特征进行特征聚类;根据特征聚类的结果构建影像组学标志物,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影像组学研究中无法多方面提取图像特征的问题,丰富了用于特征聚类的源特征数量以及聚类后的代表性特征种类,实现了最大化地挖掘医学影像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模态影像组学的分析方法、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传统医学影像分析一般只关注肿瘤在单一模态中的体现。而影像组学可以将传统的医学影像转化为可挖掘的数据信息。在影像组学研究中,现有技术主要是获取四种解剖影像的静态信息,而没有考虑影像中包含的动态信息,无法多方面地提取图像特征,从而导致所提取出的特征数和样本病例有限,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医学影像信息。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模态影像组学的分析方法、装置及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影像组学研究中无法多方面提取图像特征的问题,以实现最大限度地挖掘医学影像信息。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模态影像组学的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多种模态影像,并对所述多种模态影像进行预处理;
对预处理之后的模态影像进行区域分割,获取每一种模态影像对应的感兴趣区域;
对每一种模态影像的每一个感兴趣区域进行高通量特征提取,获取每一个感兴趣区域对应的特征;
以所述多种模态影像的每一个感兴趣区域对应的特征组成源特征,采用预设的聚类算法对所述源特征进行特征聚类;
根据特征聚类的结果构建影像组学标志物。
进一步地,所述多种模态影像包括四种MR解剖成像以及弥散张量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对比增强成像;
所述四种MR解剖成像包括T1加权成像、T1对比增强成像、T2加权成像、T2流动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成像。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多种模态影像,并对所述多种模态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
获取多种模态影像;
对所述多种模态影像进行图像配准、平滑处理和插值处理。
进一步地,对所述多种模态影像进行图像配准包括:
选取四种MR解剖成像中的T1对比增强成像作为基准图像模态;
通过相似性度量获取空间坐标变换参数;
根据所述空间坐标变换参数,将所述多种模态影像中的其余模态影像与所述T1对比增强成像进行配准。
进一步地,所述感兴趣区域对应的特征中包括形态特征、灰度特征以及纹理特征。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模态影像组学的分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预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多种模态影像,并对所述多种模态影像进行预处理;
分割模块,用于对预处理之后的模态影像进行区域分割,获取每一种模态影像对应的感兴趣区域;
特征提取模块,用于对每一种模态影像的每一个感兴趣区域进行高通量特征提取,获取每一个感兴趣区域对应的特征;
特征聚类模块,用于以所述多种模态影像的每一个感兴趣区域对应的特征组成源特征,采用预设的聚类算法对所述源特征进行特征聚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62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