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窄带陷波可调的带通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14861.9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52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文;刘建伟;文品;官雪辉;任宝平;梁国华;马军;季来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1/203 | 分类号: | H01P1/203;H03H7/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邹秋菊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窄带 陷波 可调 带通滤波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窄带陷波可调的带通滤波器,包括:主谐振器;用于产生一通带;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陷波单元和第二陷波单元,分别与所述主谐振器缝隙耦合,用于在所述通带内产生所述窄带陷波;左右对称设置的输入馈线和输出馈线,分别与所述主谐振器的两侧缝隙耦合;其中,所述第一陷波单元和所述第二陷波单元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变容电路;所述变容电路用于改变所述第一陷波单元和所述第二陷波单元的谐振频率以可调所述窄带陷波。应用于射频收发机内抑制特定频段,无需额外增加陷波滤波器,减小射频收发机的体积,并且,通带内的窄带陷波可调,抑制不同频段的干扰信号,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窄带陷波可调的带通滤波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频谱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进而频谱利用也变得越来越密集,因而,对应射频收发机来说,抑制环境中各种射频干扰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抑制干扰频率的方法是在位于调频收发机前端的低噪放大器之前插入一陷波滤波器,以达到抑制环境中特定频段的干扰信号,但是,在保证射频收发机正常工作的同时,增加的陷波滤波器,不但使射频收发器的体积倍增,而且增加了其功耗和成本,并且,在抑制不同的特定频段的干扰信号,操作繁琐,无法立刻进行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窄带陷波可调的带通滤波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窄带陷波可调的带通滤波器,包括:主谐振器;用于产生一通带;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陷波单元和第二陷波单元,分别与所述主谐振器缝隙耦合,用于在所述通带内产生所述窄带陷波;左右对称设置的输入馈线和输出馈线,分别与所述主谐振器的两侧缝隙耦合;其中,所述第一陷波单元和所述第二陷波单元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变容电路;所述变容电路用于改变所述第一陷波单元和所述第二陷波单元的谐振频率以可调所述窄带陷波。
其中,所述变容电路包括变容二极管、电阻、电压输入端子和接地端子,其中,所述变容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陷波单元或者所述第二陷波单元的两侧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子与所述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变容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其中,所述主谐振器呈左右对称设置,包括第一传输线以及加载在所述第一传输线中点处的第一开路枝节和第二开路枝节,其中,所述第一开路枝节和所述第二开路枝节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传输线的上下两侧。
其中,所述第一陷波单元和所述第二陷波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开路枝节缝隙耦合。
其中,所述第一陷波单元和所述第二陷波单元均呈上下对称设置,分别包括第二传输线,所述第二传输线的两端分别作为所述第一陷波单元或者所述第二陷波单元的两侧。
其中,所述第二传输线为弯折的均匀阻抗微带线。
其中,所述第二传输线包括第一传输主体、第二传输主体以及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传输主体与所述第二传输主体上下对称设置,并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传输主体和所述第二传输主体分别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第三弯折部以及第四弯折部,其中,所述第二弯折部、第三弯折部以及第四弯折部相互嵌套设置,且间隔相同距离,所述第一弯折部为一呈直线的均匀阻抗微带线,第二弯折部为经弯折成L型的均匀阻抗微带线,第三弯折部和第四弯折部均为经过弯折成U型的均匀阻抗微带线。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线为经弯折成U型的微带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传输部、第二传输部和第三传输部;所述第一开路枝节呈T型,包括第一枝节部和第二枝节部,所述第一枝节部的一端加载于所述第一传输线中点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枝节部的中点处;所述第二开路枝节呈弯折的T型,包括第三枝节部和第四枝节部,所述第三枝节部的一端加载于所述第一传输线中点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枝节部的中点处,所述第四枝节部为弯折的微带线。
其中,所述输入馈线和所述输出馈线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传输线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48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