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熊蜂携带生防菌粉红粘帚霉传播的散布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14311.7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4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德;艾爽;张磊;李国庆;杨龙;张静;洪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樊戎,冯超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熊蜂 携带 生防菌 粉红 粘帚霉 传播 散布 装置 | ||
1.一种用于熊蜂携带生防菌粉红粘帚霉传播的散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布装置包括散布器(1)和熊蜂放置箱(2);所述熊蜂放置箱(2)内放置有熊蜂蜂箱(3),所述散布器(1)箱体的安装壁(1.1)外壁底部设置有底片板(4),所述底片板(4)插入熊蜂放置箱(2)的蜂箱壁的长方形的缺口(2.1)内,使散布器(1)和熊蜂放置箱(2)连成一个整体,并且散布器(1)与一面开口的熊蜂蜂箱(3)连通,所述散布器(1)内斜置有中间隔板(1.2),所述中间隔板(1.2)一端与安装壁(1.1)内壁相连,所述中间隔板(1.2)另一端连接有挡板(1.3),所述中间隔板(1.2)和挡板(1.3)将散布器(1)分别两个区域,所述中间隔板(1.2)、挡板(1.3)与散布器(1)侧壁形成A区,且A区的截面为直角梯形,所述中间隔板(1.2)、挡板(1.3)与散布器(1)另外三面形成B区,所述B区中段设置有水平挡板(1.4),所述水平挡板(1.4)两端分别设置在中间隔板(1.2)与散布器(1)另一侧内壁之间,所述挡板(1.3)的底部中间开设有熊蜂出巢孔(1.31),所述水平挡板(1.4)底部中间开设有熊蜂入巢孔(1.41),所述安装壁(1.1)底部分别开设有熊蜂出口(1.11)和熊蜂入口(1.12),所述熊蜂出口(1.11)和熊蜂入口(1.12)在底片板(4)上方,且所述熊蜂出口(1.11)与A区连通,所述熊蜂入口(1.12)与B区连通,所述安装壁(1.1)对应散布器(1)的箱壁底部中间开设有散布器出入口(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熊蜂携带生防菌粉红粘帚霉传播的散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熊蜂出巢孔(1.31)外设置有在B区内的熊蜂出巢通道(1.32),所述熊蜂出巢通道(1.32)呈棱台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熊蜂携带生防菌粉红粘帚霉传播的散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熊蜂入巢孔(1.41)连接有熊蜂入巢通道(1.42),所述熊蜂入巢通道(1.42)与熊蜂入口(1.12)对应设置,且熊蜂入巢通道(1.42)呈棱台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熊蜂携带生防菌粉红粘帚霉传播的散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熊蜂出口(1.11)的长度为熊蜂入口(1.12)长度的2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熊蜂携带生防菌粉红粘帚霉传播的散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2.1)有底片板插入口(2.11)和熊蜂出入口(2.12)组成,所述底片板插入口(2.11)和熊蜂出入口(2.12)均为长方形,且底片板插入口(2.11)比熊蜂出入口(2.12)长,所述熊蜂出入口(2.12)与熊蜂出口(1.11)和熊蜂入口(1.1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熊蜂携带生防菌粉红粘帚霉传播的散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区表面铺洒有生防菌的粉状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431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豆蚜的室内饲养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农药对蜜蜂幼虫的毒性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