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声辅助提取黄秋葵多糖提取物及果胶提取物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012930.2 申请日: 2017-01-09
公开(公告)号: CN106699917B 公开(公告)日: 2019-04-30
发明(设计)人: 倪元颖;王坤立;何政宇;庞思成;刘冰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C08B37/00 分类号: C08B37/00;C08B37/06;A61P39/06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王春霞
地址: 100083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超声 辅助 提取 秋葵 多糖 提取物 果胶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辅助提取黄秋葵多糖提取物及果胶提取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黄秋葵经冷冻干燥后打粉得到黄秋葵干粉;在超声辅助下,将所述黄秋葵干粉进行热水提取,经离心后收集上清液,即为黄秋葵多糖‑果胶水溶液;所述黄秋葵多糖‑果胶水溶液经浓缩后进行脱蛋白处理;向经脱蛋白处理后的所述黄秋葵多糖‑果胶水溶液中加入乙醇后进行静置,上层经干燥得到黄秋葵果胶提取物,下层透析后经冷冻干燥得到黄秋葵多糖提取物。本发明可以同时获得黄秋葵多糖提取物和果胶提取物,用时短、能耗低、操作简单,得到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多糖和高质量果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辅助提取黄秋葵多糖提取物及果胶提取物的方法,属于功能性食品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Linn.)Moench),别名秋葵、羊角豆,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以及温暖的温带地区。黄秋葵发源于非洲,自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我国,现在于亚洲、中东地区和美国南部诸州等地均有栽培,目前印度境内的黄秋葵资源最为丰富。近年来,我国南、北方各地也呈现出大面积普及之势,尤以台湾面积最广,其中在福建省的泰宁、建宁、将乐诸县的种植历史已达百年之久,在江西省的萍乡上埠镇一带也已种植十余年。黄秋葵果实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显著保健功能的新型保健蔬菜,同时其茎、叶、花、种子也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经常食用其嫩果荚可以起到护胃保肝、减轻疲劳、增强体质之功效,是一种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的草本植物资源。随着国内对功能性食品需求的日益增加,黄秋葵因其特殊的功能特性和良好的药用价值越来越被重视。虽然黄秋葵在我国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但是依然处于鲜菜售卖为主、深加工水平低、附加值低的状态,更未形成产业化经营,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研究表明,黄秋葵中含有由多聚半乳糖、半乳聚糖和阿拉伯聚糖与果胶组成的多糖混合物。多糖是生物体内的一类重要的信息分子,具有细胞表面信号识别、抗原抗体反应、细胞间信息传递和感受的生物作用,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增强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病毒等。因此开发黄秋葵多糖保健产品具有重要意义,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果胶作为一种膳食纤维具有极强的吸水能力,能吸收相当纤维本身的30倍,促进胃肠蠕动减少食物在胃肠道停留时间,有助于消化。同时果胶也能吸附肠道中的有害物质以便排出,改善肠道菌群。目前市场上改善胃肠功能紊乱的功能性食品种类较少,且良荞不齐,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寻找一种富含果胶的食物将其有效成分提取并开发成功能食品十分有必要性。因此,改进已有的果胶提取及其分离纯化技术,探索新型的果胶提取及其分离纯化技术已成为推动我国乃至全世界经济发展的必走之路。

市场上目前少有秋葵多糖和果胶的产品,该类保健品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且秋葵多糖的提取多为秋葵鲜果的热水提取,方法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声辅助提取黄秋葵多糖及果胶的方法,本发明方法采用冷冻干燥的秋葵制粉,避免了秋葵组织破碎不完全的问题;本发明同时采用超声辅助热水提取的方法,解决了多糖和果胶提取率低的问题,且过程简短高效;本发明方法可同时制备黄秋葵多糖和果胶,达到一物多用、高效生产的目的。

本发明所提供的超声辅助提取黄秋葵多糖提取物及果胶提取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黄秋葵经冷冻干燥后打粉得到黄秋葵干粉;

2)在超声辅助下,将所述黄秋葵干粉进行热水提取,经离心后收集上清液,即为黄秋葵多糖-果胶水溶液;

3)所述黄秋葵多糖-果胶水溶液经浓缩后进行脱蛋白处理;

4)向经所述脱蛋白处理后的所述黄秋葵多糖-果胶水溶液中加入乙醇后进行静置,上层经干燥得到黄秋葵果胶提取物,下层透析后经冷冻干燥得到黄秋葵多糖提取物。

上述的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黄秋葵切片后进行所述冷冻干燥处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29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